在冷戰時期,北韓綁架事件可視為某個龐大計畫的一環。一九七○年代晚期以前,北韓綁架的對象主要是韓國人,金日正上台後,他為了讓情報工作多樣化與擴大化,綁架策略便更加精進,綁架的對象也更廣了。
為什麼北韓要費事地從海灘與小鎮擄走日本平民?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好幾年,而且我不是唯一為這件事感到困惑的人。思索北韓的內部運作成了東京、首爾與華府三地北韓觀察家的室內遊戲。我想全世界大概沒有任何國家像北韓一樣,受到如此嚴密的監控與分析。然而,我從學者、記者或情報人員口中聽到的綁架解釋沒有一樣能說服我。我的結論是,最終看來,綁架應該不是基於單一動機而起的事件。最合理的解釋是,綁架只是某個龐大計畫的一環,這個計畫可能是統一兩韓、將金日成的意識形態傳遍亞洲以及羞辱日本。「不要把綁架當成一個取得語言老師的古怪方法,它應該是北韓試圖透過革命分子來顛覆日本(可能還包括其他亞洲國家)的一個夢想,革命分子的來源則是被綁架者本身或北韓情報員,如此一來,看似毫無意義的綁架行動就會變得可以理解。」史家特薩.莫里斯─鈴木(Tessa Morris-Suzuki)寫道。「這種透過北韓訓練的革命分子進行顛覆,使日本社會陷入混亂的想法,在當時看來並不像今日所想的那麼荒誕不經。」
臻於成熟的綁架計畫
一九七○年代晚期之前,遭綁架的對象主要是韓國人。北韓軍隊在韓戰期間曾兩度占領首爾,而後撤出,每一次都抓走數千名南韓人回北韓。金日成在一九四六年「關於運送南韓的知識分子」這道命令中做了解釋,他的目標是從南韓運送五十萬人到北韓,以補足戰前數年逃離北韓的專業人員,如官員、警察與工程師。這項行動並非出於隨機。「北韓士兵拿著厚厚一疊名冊挨家挨戶抓人。」韓戰被綁架者家屬聯合會成員崔光錫回憶說。崔光錫的父親是高階警官,他也在名冊上,當時十歲的崔光錫從此再也沒見到父親。據估計,北韓總共抓走了八萬四千名南韓人,其中六萬人被編入陸軍。雖然綁架的人數在韓戰後大量減少,但綁架事件從未停止。南韓統一研究院的報告顯示,從一九五三年以來,有四千名南韓人遭到綁架,絕大多數是漁民。這當中包括一九七七年與一九七八年被綁架的五名高中生,以及一九七九年在挪威度假時遭綁架的一名老師。
韓戰結束的二十五年間,遭綁架的主要是漁夫。當時還沒有全球定位系統,因此漁船經常會不慎越過「北方界線」,也就是海上的非軍事區,但兩韓對於界線的明確位置一直未達成共識。數百艘漁船遭北韓海軍登船攔檢,然後拖回港口。被綁架者在歡迎聲中抵達社會主義天堂,這些不識字的勞工獲得在南韓罕能得到的尊重。李在根是漁民,於一九七○年遭到綁架,他告訴我他獲得英雄式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