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被譽為當代最傑出經濟學家之一的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Emmanuel Farhi驟然離世,享年41歲。消息一出,各界悼文陸續湧現,就連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也為此嘆息,「他是經濟學界的後起之秀,也是有天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Farhi於1978年出生於巴黎,年僅31歲時,就獲得了哈佛大學的終身教職。他在離世前幾個小時,還出席了由法國總統馬克宏任命,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ean Tirole、前IMF首席經濟學家Olivier Blanchard共同領銜的重大經濟挑戰專家委員會會議,無奈天妒英才,台灣央行近日也以專文悼念這位傑出學者。
Farhi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而且是個多產的經濟學家,其中被引用最多的是有關安全資產(safe asset)的報告。
Farhi認為,最近幾十年來,全球對安全資產的需求強大,外來資本不斷湧入美國,最終造成全球金融不平衡(financial imbalance)的後果,而這正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預兆。
他最負盛名的代表作,是與MIT教授Ricardo Caballero、柏克萊大學教授Pierre-Olivier Gourinchas於2008年9月聯名發表的「金融打地鼠:泡沫、大宗商品價格與全球不平衡」報告。
他們指出,在高品質金融資產普遍短缺的情況下,全球經濟試圖以增加全球金融資產的供給,以滿足過度需求。然而,這導致了金融投機與暫時的金融不穩定,並可能讓另一個泡沫輕易出現,金融監管當局因此忙於加入全球「打地鼠」(Whac-a-Mole)遊戲。自此,「打地鼠」一詞便廣為人知。
金融監管當局就像「打地鼠」機台的玩家,拿著大頭鎚等待地鼠冒出洞口,迅速將其打回洞內,接著等待下一個泡沫從某個地方冒出來,現實的金融世界,也是到處充斥著泡泡鼠。
例如,近年中國大陸的金融體系不斷冒出金融地鼠風險,金融監管當局疲於在影子銀行、房市、債市、股市之間,將冒出的地鼠一一打回洞內,但是才剛解決完一隻地鼠,另一隻卻又冒出頭來。
Farhi雖然只有40餘年的短暫人生,但憑著自身在經濟學領域上的傑出表現而獲獎無數,其中包括表揚40歲以下最佳歐洲經濟學家的伯納瑟獎、法國經濟協會的Malinvaud獎、法國世界報與法國經濟學家學會聯合評選出的最優秀年輕經濟學家,以及法國央行與圖盧茲經濟學院頒發的總體經濟學暨金融學獎。2014年,IMF甚至將Farhi評為未滿45歲的25位當代最傑出經濟學家之一。
對於Farhi的驟逝,IMF首席經濟學家Gita Gopinath不捨表示,Farhi堪稱是這個世代的Paul Samuelson(美國史上首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試著想像一下,如果Samuelson在41歲早早離世,這對經濟學界將是多大的損失?今天我們失去Farhi,世人的損失就相當於此!」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