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的是:近年被動(指數化)投資逐漸崛起,但是回頭看看我們身旁的投資朋友,主動選股的投資人依然佔據多數。或許,他們並不了解擊潰市場是多麼不容易,只希望在下班之後花點時間研究,就能辦到連專業經理人都難以完成的任務,這篇文章將揭露許多人不願面對的殘酷事實。
根據SPIVA的調查報告,內容呈現的是主動式基金投資人相較於對應的指數報酬績效,簡單來說,就是主動式經理人到底有多少比例可以打敗他所追蹤的市場指數。
在過去的15年間(2005/03/01~2020/03/31),所有美國股票型基金中,有高達88.4%的主動式投資管理者落後其對應的指數。你也可以看到,在大型成長股的管理基金更為慘烈,高達91.4%的主動型管理機構輸給指數,這些經理人甚至持有一些明星級的股票,例如目前市值佔比很高的微軟、蘋果、亞馬遜等。
或許你曾聽到投入小型股可以藉由風險溢酬的方式擊敗大盤,但事實上,在此領域也有超過80%的主動式基金落後其對應的指數。儘管相較之下,小型股的主動式管理基金看似沒那麼遜,但是如果有個賭局的獲勝機率只有17.8%,不免懷疑是否每個人都有意願參加。
只有美國市場才落後嗎?
令人好奇的是,只有美國市場才這樣子嗎?
以全球市場的主動型管理基金來說,有將近82.5%落後其指數,國際市場、新興市場的主動型管理基金落後於指數的比例也不落人後,尤其新興市場的落後比例高達89.5%。
固定收益也會如此嗎?
很不幸的,最慘的就是固定收益系列。
投資人最熟悉的高收益債、美國長期公債、投資級等級的長債,將近99%管理這些類別的主動型基金落後於指數,幾乎就是100%不及大盤。更不用說是管理新興市場債的經理人了,在過去15年內,投資於新興市場的主動型機構全軍覆沒,沒有一個能打的。
面對比股票市場環境還更坎坷的固定收益市場,把資產交給這些經理人的投資人是否知道這些事實?我不禁為他們的未來捏了一把冷汗。
短期績效有不一樣嗎?
或許有人會說,基金管理公司主要都是衝刺短期績效,不能只看長期績效。那麼我們就來好好檢視,短期的比較數據會對主動式基金比較有利嗎?以美國整體股票市場基金來看:
在2020年的前四個月
2019年10月~2020年3月,共6個月
由此可知,不管是4個月或6個月的時間週期,將近60%以上的主動型管理基金落後其指數。
如果是市場谷底(2020年3月)的前一年又會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