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印鈔救股市,真的完全沒毛病?歷史告訴我們,「三低一高」都是後遺症!

2020-08-10 06:50

? 人氣

種種跡象顯示,市場資金水量十分充足,只是,苦無去處,自然而然就湧入金融市場。換句話說,政府印鈔本意是要把資金趕到實體經濟,但基於投報率與風險的考量,資金往往更偏好短期可以獲利回收與進出的金融資產,而非回收期間較長與風險更難掌握的實體投資。也因如此,在源源不絕的薪柴挹注下,全球股市這把大火,當然也就愈燒愈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靠錢堆砌起來的股市能夠撐多久?

不過,靠著資金行情堆砌出來的股市榮景,能夠支撐多久,是個大大問號。如果後續經濟基本面無法跟上來,終究也是個大型泡沫而已。就如同Kostolany膾炙人口的名言:「經濟與股市,是主人與狗的關係。」經濟是主人,狗則是股市。狗雖有時會跑遠一點,但最終還是會回到主人身邊。目前股市這隻狗看來跑的離主人有點遠,任何時候出現大幅俢正,大概都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有趣的是,各國政府瘋狂救市導致市場游資滿溢的舉動,讓現代貨幣理論(Modern Monetary Theory, MMT)這一支過去被視為旁門左道的學派,重新站上舞台,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焦點,同時也引發主流經濟學派與MMT擁護者的一場論戰。

MMT支持者認為,貨幣是國家主權的象徵,也是一種政府債務憑證(由國家信用保證),理論上具有無限法償地位。加上政府本身就是主權貨幣發行的壟斷者,基本上若不存在關門倒閉的風險,政府當然有能力用自己發行的貨幣來償還任何債務。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沒有通貨膨脹問題,政府根本不用在意預算平衡這檔事。換句話說,基於公共利益考量,政府可以無限量印鈔,遂行資源分配義務,來達到充分就業與穩定經濟的目標。財政赤字貨幣化,完全是一件天經地義、不需擔心的事。

聽起來似乎匪夷所思,像極邪門歪道的巫蠱思想?確實,這正是主流經濟學派對MMT的理解與認知。包括投資大師Warren Buffet、美國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BlackRock執行長 Larry Fink以及新債券天王Jeffrey Gundlach等在內的國際知名人士,都對MMT嗤之以鼻,甚至用胡說八道及垃圾等字眼來加以形容。問題是,若比對2008年金融海嘯與這次新冠疫情各國政府的因應作法(尤其是美國),可以清楚發現,不管是QE、QQE、無限量QE、或是直接購入公司債與ETF等非傳統貨幣政策,本質上大抵都跟MMT論點大同小異,差別只在於背後那隻看得見的手究竟是央行還是政府本身罷了。

顯然地,近年來幾次重大經濟事件與金融危機的出現,讓財政赤字貨幣化這個概念,不再只是一個教科書上孤芳自賞的理論,實務上看來也慢慢被所有主權國家奉為解套經濟衰退的圭臬。特別是在非常時期,舉著振興經濟、拉抬就業的高牙大纛,讓手握權柄的各國政府更是師出有名,更能肆無忌憚地遂行他們口中離經叛道的無限印鈔大法。說穿了,這不過也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口嫌體正直而已。也就是說,嘴巴說著財政紀律很重要,不該隨便膨脹資產負債表,但身體卻很老實的印著鈔票,大肆融通赤字與債務。

瘋狂印鈔 衍生「三低一高」後遺症

不容否認,以過去歷史經驗來看,這種印鈔救經濟的作法,確實在短期發揮很好的作用。不過,長期下來,政府瘋狂印鈔的舉動,卻也衍生低利率、低成長、低通膨、高債務等所謂三低一高的後遺症。2008年金融海嘯後歐美先進國家的經歷,或是再早之前日本失落的十年(The Lost Decade),都是鮮明的例子。

除此之外,從這次疫情的衝擊效應來看,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嚴重脫鉤的結果,變相地讓金融資產泡沫愈吹愈大,或許也是另一個不容小覷的問題。凡此種種,不只為這個世界增添更多金融亂象,也加大各國政府政策的操作難度,讓未來經濟充斥更高的不確定性。

印鈔,究竟是萬能解方?還是飲鴆止渴的行為?恐怕都還有得討論與爭辯。但可以肯定的是,面對愈來愈不可測的經濟趨勢與金融環境,這類被主流經濟學界視為異端的思想,可能還會引領風騷一陣子。是福是禍,就留待時間來證明吧。


本文作者為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原刊早期資金資訊平台FINDIT

責任編輯/林彥呈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