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香港「回歸」二十年,港府盛大舉辦活動並迎來習大大的到港祝賀及重申一國兩制的成功發展。這個由鄧小平主導的回歸體制,對於共產黨專制具有向全世界宣示的樣版模式,也向台灣宣達未來統一後的體制結構。但這是港、台、中的人民所共同的期望嗎?
從蔡政府的兩岸論述策略似乎未曾納入香港回歸的操盤策略,除了維持不變、不變、不變以外,唯一變的就是不再提(或承認)「一個中國」的方針,台灣正逐漸流失在時間上的優勢。相對於鄧小平對於香港回歸的承諾五十年不變,馬照跑、舞照跳的宣示,已然過了二十年。再三十年承諾支票到期,香港就如同一般大陸特區監管。此時的台灣又要如何自處之?蔡政府有想過嗎?
策略管理是以經營的形貌,在不同時間點改變形貌的軌跡,引導組織以創造更有利的環境。因此盤點現狀、勾勒未來並制訂策略行動來達成目標。兩岸在五十年的戰亂阻隔進下各自發展出不同的政治形態及文化軌跡,短期間內要回到一致性是不可能的達成的。加上大陸的政體太大、台灣政體極小,兩岸統一形同是台灣政體被大陸所兼併,非台灣所能認同,因此台灣不斷有獨立的想法與聲音之所在。在此換一個角度思考,拋開統獨議題,從策略管理的方向來看,台灣政體引以為傲的不就是民主政治及言論自由等人權普世價值,若是台灣能透過策略引導大陸政體也能走向此一普世價值,不正是台灣另一項奇蹟的展現嗎?
大陸政體是專制且龐大,或許有人要問台灣要以小博大,不被吃掉就不錯,如何能憾動其方向呢? 「香港回歸」正是台灣著力議題的策略重點。一國兩制的初衷原本就是鄧小平對台灣回歸的想法,如今試行於香港並承諾是五十年不變。但五十年後的香港要變成如何的政體並無具體的概念,因為,大陸官方以拖待變,港人發聲困難,台灣則執著於統派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或獨派的兩國論。也因此香港回歸僅僅是大陸形塑一國兩制的樣板招牌。
因此台灣應該要從香港回歸的議題上取得話語權,未來三十年要不斷地向大陸政體表達未來台灣想要的最終一國一制是什麼樣的形貌,透過溝通與承諾並且請從香港政體試行,如是,台灣與大陸可以走向一國的體制,若達不到就可能往兩國的方向。如此透過香港回歸的樣板,讓大陸內部逐漸轉化及改革,而非統獨或不作為的議題,最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台灣的命運只能掌握在大國的手中。另一方面,透過香港模式的緩衝區也避免兩岸直接衝突與對峙發生的機會,讓大陸政體有所發揮的表現區域,這是台灣政體要思考的,也是台灣民主走向中國、走向世界的舞台空間。因此,台灣的掌舵者要善用策略管理方式,讓台灣的未來形貌可以在大陸具體的實現,創造台灣另一個政治奇蹟。
*作者為中正大學企管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