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的是:大多數人對區塊鏈都是一知半解,經常衍生過度期待與迷思。知識力執行長曲建仲解釋,區塊鏈固然有其應用價值,但據此開發出顛覆性的新商業模式,才是區塊鏈的真正意義所在。
上週在區塊鏈的真相五曾經和大家介紹過,金融函證是使用區塊鏈有意義的案例,但並非因為區塊鏈是什麼偉大的神奇技術、非用不可,而是因為「商業模式」必須使用區塊鏈才容易成功。那麼還有沒有其他的例子,可以證明區塊鏈的應用場景,是「老大不想當老大、大家都想當老大」呢?
區塊鏈的真相二:為什麼說比特幣的區塊鏈是一種唬人的雕蟲小技?
區塊鏈的真相三:為什麼區塊鏈不等於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以信任?
撇開公有鏈的加密貨幣不談,目前區塊鏈的商業應用,還是以聯盟鏈的方式比較可行,由於聯盟鏈的參與者經過篩選、可信任度較高,不必使用比特幣那種浪費能源的採礦運算,可以改用其他的演算法提高效率,再加上節點數目少,因此同步速度較快,適合應用在各種商業模式。
臉書天秤幣 因為「會成功」所以「會失敗」
臉書2019年公布「天秤幣(Libra)」白皮書,將在2020年上線服務,立刻引起金融市場震撼,不只許多跨國企業爭先恐後加入,各國央行更是大驚失色,多位美國國會議員要求臉書暫停計畫,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甚至提到:美國不能讓天秤幣與美元競爭。到底天秤幣與之前的比特幣、乙太幣所使用的區塊鏈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讓科技業爭先恐後加入?又讓各國央行大驚失色?
天秤幣規劃「天秤區塊鏈(Libra Blockchain)」與「Move智能合約語言」,由總部設於瑞士的獨立非營利組織天秤協會營運,初期由臉書的子公司Calibra與Visa、Mastercard、PayPal、Uber、Airbnb、eBay等28家企業參與,最低投資金額1,000萬美元成為「驗證者節點(Validator node)」,2020年計畫增加到100個驗證者節點,接近部分去中心化(多中心化)的「聯盟鏈」,不必採礦使用「實用拜占庭容錯(PBFT)」演算法、效率較高。雖然有人覺得,它的資料結構和一般比特幣、乙太幣的區塊鏈不同,不過這反而是它比較可行的原因,使得取代傳統貨幣流通成為可能。
使用者必須以法定貨幣(例如:美金)取得天秤幣,因此天秤幣只能算是一種「代幣(Token)」,算不上是一種貨幣,而且天秤幣的幣值綁定美元、歐元、日元等貨幣,幣值幾乎不漲不跌,沒有炒作與匯兌風險。既然如此為何各國央行大驚失色?主要還是因為貨幣最重要的價值就是「流通」,一旦讓天秤幣流通起來,反客為主,使用者接受它,未來是不是還要用法定貨幣取得天秤幣,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