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壓言論自由的力量!中國朝「北韓化」之路狂奔 嚴格網路控管鎖定「自媒體」

2020-08-22 12:00

? 人氣

「一塌糊塗」的輝煌時期可以說是2003年,這一年的4月,孫志剛事件因《南方都市報》的報導而爆發,公民生活版也推出了「由孫志剛之死看暫住證制度」在線論壇,在這裡發言的人有不久之後上書人大請求審查《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的北大三博士許志永、滕彪、俞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滕彪回憶,當時在「一塌糊塗」上很多人發訊息,從各個方面討論收容遣送制度,還有發挖沙子的照片,很多是傳統媒體沒有報導的內容,非常自由,沒有刪帖的情況。滕彪還記得,當時不僅是在北大的「一塌糊塗」上激起激烈的討論,其他論壇,如清華的水木清華、關天茶舍等論壇,也都在討論這件事。

孫志剛事件經網路發酵,引起全國民眾的激烈反應,2003年6月20日,《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公佈;8月1日,1982年《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廢止。這是中共建政以來,第一次由下而上廢除的法律,也是唯一一次。而網際網路對訊息和輿情的傳播、製造話題、帶動公共討論的作用也第一次成功顯現在中國民眾面前。

滕彪回憶說,2003年不僅是孫志剛事件,還有其他事件,比如SARS,湖南教師黃靜案等,當時在網路上都討論得很激烈,民間輿情強烈,造成很大的社會反響。因此,2003年也被稱為維權運動元年,而網際網路在其中功不可沒:這一年,中國民眾學會了通過網路來維權,通過網路得到輿情的關注。

但是,轉折也發生在2003年。滕彪回憶,推出「由孫志剛之死看暫住證制度」在線論壇和SARS討論論壇沒多久,5月4日,「一塌糊塗」發出公告,稱由於公民生活和三角地「沒有做到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所以這兩個版塊暫停。此後,「一塌糊塗」設立了觀察員,可以直接刪除敏感文章。但這並沒有阻止它被關閉的命運,一年後的2004年5月「一塌糊塗」被徹底關閉,離它五歲生日僅差幾天。滕彪說:「他們的反應還是蠻快的。」

胡溫新政背後的「學北韓」

《南方都市報》和《新京報》的創辦人及前總編輯程益中與滕彪有著同樣的觀點,他認為中國網際網路平臺如今的局面早在2003年就開始形成,現在不過是老調重彈,是一輪又一輪打擊之後的結果。這一次,把自媒體納入管理,不過是重申,這就像嚴打似的,要把這個效果做給上面的人看而已。

程益中還進一步指出,2003年不僅是中國網際網路的轉折,而且也是整個中國政治的一個轉折點。他說,2002年10月,胡溫上臺,當時宣傳是「胡溫新政」,這是當時新華社用的詞,把胡錦濤溫家寶上臺,理解成中國要啟動政改,這在當時有這麼一種宣傳。因為江澤民執政14年,很多人罵他,說做了14年,也不政改也不推動中國民主化進程,胡溫上臺了,給人感覺要把中斷的政治改革重新續上的感覺。《新京報》的誕生也是基於這樣的一個背景,這個國家要政改,《新京報》就是趁著這個大背景上去的,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