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鄧鴻源觀點:孩子,你為何要讀書?為何要活著?

2020-08-30 06:20

? 人氣

筆者以重要性由高至低,歸納出五點人為何讀書的理由。(資料照,吳尚軒攝)

筆者以重要性由高至低,歸納出五點人為何讀書的理由。(資料照,吳尚軒攝)

長久以來,人生有兩個「大哉問」一直困擾許多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第一個「大哉問」:「我們為何要讀書?」 這個問題是長久以來大家所關心的議題,雖然其動機因人而易,但大致上共同點如下:

讀書帶來了幾個很明顯的幫助,其重要性由低而高分別是:

1.取得更好的發展 :

選擇機會比別人多,可能待遇或工作環境比別人好,如台積電聘用研發工程師,只限定台清交畢業生,尤其是研究所畢業生,還有考上軍公教,待遇與福利都不錯,有人因此改善自己家人的生活。

2.獲取別人的經驗 :

可以知道更多別人的經驗與智慧,如許多科學家與企業家。如果牛頓、愛因斯坦、微軟、蘋果、臉書與谷哥創辦人等人沒有唸大學,不會有今日的成就,因為他們的發明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經驗上。

3.明辨是非 :

比較不容易受騙上當,因為社會上充滿詐騙,尤其是知識型詐騙,如果沒有邏輯思維,容易受騙上當,所以哈佛大學校長德魯斯說,教育的目標在培養學生具有能分辨有人在胡說八道的能力。https://kknews.cc/zh-tw/other/4pn5xjg.html

4.學會全力以赴 :

讀書可以拓寬眼界,發揮潛能,知道什麼是值得全力以赴的事,如阿里巴巴,臉書與谷哥創辦人,從學習中看到機會在哪裡,全力以赴,終於有成。周董與蕭敬騰等人在音樂上的成就也是如此,如果他們沒有到校或教會學習,沒有今天的成就。

5.學會如何做人 : 如孔子做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 關公熟讀春秋,明忠奸善惡,保國衛民,以忠義行天下,至今為許多善男信女所推崇。

當然,所謂讀書,不一定要去學校才是,在家裡也可以,此外看報章媒體、網路資訊與聽演講等,也都是。如果有名師指導,當然最好。

雖然讀書可以明理與分辨是非,但也有例外,如馬某人,讀到哈佛博士,居然不知中X是一個詐騙集團,天真的以為,只要我們同意其條件,說他們喜歡聽的話,就可保平安,還說:"常說假話的人,有時也會說真話"! 此外,還有許多知識份子也都曾受過電話或宗教詐騙的當。

還有滿清時代的漢臣曾國藩,李鴻章與左宗棠等人,身為漢人,且都是飽讀孔孟聖賢書者,卻甘心當滿人的走狗,以殘忍手段屠殺太平天國的漢人志士,連投降者也以凌遲極刑折磨人致死,毫無仁義之心。曾國藩也是老蔣與老毛崇拜的對象,所以為何都那麼殘忍。

有些人即使讀書不多,卻很會做人,如新北五股鄉觀音山揹水人蘇進雄與高雄十元自助餐莊朱阿玉,只因曾受人一點恩惠就湧泉以報。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180624/BTYR2DXDBH2JANHE4EBINLZRJQ/

第二個「大哉問」:「人為何要活著?」

這也沒有標準答案,因人而異。有人認為,人生是用來享受的,別管他人如何,這是自私自利型。有人認為人生是用來奉獻的,如馬偕醫生,一生實踐上帝旨意,將上帝的愛落實在台灣,雖然只生活在台灣28年,卻認為自己是台灣人,死也埋葬在台灣。但也有人生活在台灣大半輩子,卻始終不認同此地。

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其《我心目中的世界》一文中說:「我們在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短暫的過客,但不知為什麼,常又自以為此程具有什麼神聖的意義。我只知道有一件事是千真萬確的:人是為其他的人活著——主要是為了我們所關心的人的笑靨而生活,此外也為一些並不相識的靈魂,因為同情的絲帶把我們與他們的命運繫在一起。我相信一個純樸而謙虛的生活,對每一個人身心都有益。」愛因斯坦的話,猶如暮鼓晨鐘,發人省思,至今亦然。

德國哲學家尼采說:「參透為何,才能迎接任何。」(We can bear anyhow, If we know why to live)

對於任何重大抉擇,這句話是否很值得大家省思?父母與師長是否教育孩子去做這樣的思考?

*作者為台大物理博士、文化大學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