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領導的民主國家集團與前蘇聯所領導的共產國家集團相互對抗,從理念、制度、地緣到太空,無一不爭,形成了比軍事戰爭實則更為全面且激烈的意識形態冷戰(cold war),兩強對抗近50年後,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辭職,前蘇聯隨後的解體宣告了冷戰正式走入歷史,美國頓時成為世界舞台上領銜主演的唯一主角。
姑且不論俄羅斯在冷戰甫結束後的經濟困境,俄羅斯擁有盤踞歐亞兩大洲的廣袤領土與國力始終令美國不敢忽視,尤以普京(Vladimir Putin)擔任俄羅斯總統後,出身格別烏(G. P. U.,後更名為KGB)的他與前蘇聯歷任領導人一般,對於美國沒有好感,更別提信任感。
在這次的烏克蘭危機中,普京不顧一切的與西方國家鬧翻,截至19日為止,美歐等西方國家僅能對俄國施以經濟制裁外,別無它法。其實,在2001年美國遭受911恐怖攻擊後,美俄兩國曾有過緊密的反恐合作關係,但在「美國不在乎,俄國看太重」的逐漸交互作用下,造就了美俄關係今日的僵局。
美國不當俄國一回事
2001年9月,俄國支持美國出兵阿富汗掃蕩基地(al-Qaeda)組織,允許美國軍隊使用中亞地區機場,答應美國載運人道救援物資的貨機飛越俄羅斯領空,普京更要求俄國將領與美國將領交換阿富汗的作戰心得,看在其他國家眼中,誰會相信美國與俄國才剛結束維持近半世紀的冷戰?
2個月後,普京受邀到當時美國總統布希的德州農場作客,布希盛讚普京是個與美國緊密合作,願意讓世界變得更和平的「新類型領導人與改革者」,彷彿兩國是冷戰時期的盟友。
言猶在耳,布希卻在當年年底宣布退出1972年與前蘇聯共同簽署的《反彈道飛彈條約》(Anti-Ballistic Missile Treaty, ABM),理由是協助東歐國家佈署飛彈防禦系統,好讓「美國與北約防禦來自伊朗的飛彈攻擊」,普京得知後怒不可遏,除了美國片面撕毀條約外,若讓美國或北約在東歐國家成功佈署飛彈防禦系統的話,俄羅斯與北約間便無任何緩衝。
自此,美俄關係進入起起伏伏的雙邊關係,不僅無法合作,擁有聯合國安理會否決權的俄羅斯開始處處與美國作對,扞格美國外交政策至今。
北約擴張侵門踏戶
2002年11月,布希公開支持包括愛沙尼亞等波羅的海3小國在內的7個國家成為北約會員國,2004年,北約增加了7個會員國,西方國家的軍事組織與部隊正式來到俄羅斯的大門口前。普京質疑,主要以前蘇聯為假想敵的北約在冷戰結束後,為何還有向東擴張的必要,北約的回覆是「為了打擊恐怖主義與核武擴散等新威脅」,普京反擊:「北約此時的東擴完全無法應付西班牙馬德里火車爆炸,或是恢復阿富汗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