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中研院要求自審科技預算 政院拒絕

2017-07-19 19:30

? 人氣

中研院最近因院士連署挺前院長翁啟惠而影響了形象。(新新聞資料照)

中研院最近因院士連署挺前院長翁啟惠而影響了形象。(新新聞資料照)

設置將屆九十周年的中研院,做為中華民國學術研院最高機關,享有國家龐大資源,最近卻發生兩件事,都攸關中研院的機關形象。其一是中研院行文行政院,要求中研院的科技預算不要由科技部審查,而改由自家自審,卻遭到行政院打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其二是,七十位中研院士連署,發表聯合聲明,反擊監察院彈劾前院長翁啟惠是未審先判。第一時間也被監察委員打臉。

解嚴後搞政治,恃權威取發言權

連署這件事,反映出中研院士們「護主」心切,及對中研院形象的維護,但卻因對監察權的行使缺乏認識,而遭到監察委員的回酸,顯得有些難堪。監委包宗和回應說,「彈劾並不根據司法判決結果,而是依監察院的職權,追究公務員的行政責任,而非刑事責任。」

翁啟惠因涉及浩鼎案偵結,檢方以貪汙罪將他起訴,成為中研院成立近九十年來,第一位被起訴的中研院長,此事也重創中研院的形象。監察院相關官員說,中研院院士們想捍衛翁啟惠的清白,不以事實證據,反以「政治」方式攻擊監察院,授人口實。

對中研院歷史有了解的人士認為,中研院明年將成立滿九十年。這漫長的九十年,從不缺政治,只是早期的政治,較屬於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知識份子,解嚴後的中研院搞政治,較傾向依附在權威之下的政治,依恃權威取得較大發言權,也鞏固中研院的地位。

回顧中研院設立歷史,首任院長蔡元培既是革命家又是教育家,自然與政治扯上關係。其次,從胡適擔任院長時,他崇尚的自由主義與雷震、殷海光等人交往,及與前總統蔣介石的互動,自然也與台灣政治有密切相關。

李遠哲頂著諾貝爾獎得主的光環,被前總統李登輝邀請回國,職司學術大殿,於一九九四年一月十五日上任,二○○六年十月十九日卸任,長達十二年的院長任期,除主導教改失敗,國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選舉之時的「挺扁」、政治光環的「去藍近綠」。

李遠哲任內無人敢擋預算

此外,院長以下職位,不少中研院教授、研究員很早就參與政治,如黨外時期,胡佛、楊國樞等,參與民主啟蒙運動。之後,也有不少研究員跳出來參政。直接介入政治的,如戰神黃國昌,後來因參與太陽花學運,侵入立法院,差點被監察院彈劾。

中研院依其組織法,雖定位為全國學術研究最高機關,在其三大任務中,如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沒有一項被賦與學術獨立、超然,但「中研院反而因隸屬總統府,有總統撐腰,儼然成就一股『學閥』勢力。」台大某教授如是批評。過去中研院研究員可兼職大學教授時,就被詬病介入系務。

政院資深官員透露,中研院會形成今天的中研院,很大一部分與政治有關。一九九四年李遠哲入主中研院,任內十二年間,是中研究院組織、人力、預算擴張最迅速、也最龐大的期間。官員說,李遠哲時期,中研院預算年年擴張,但每年送到行政院,行政院基於對總統的尊重,幾乎是「一毛未刪」、「一字不改」的通過。中研院仰仗的就是與總統的政治關係。

國民黨立委陳宜民曾形容李遠哲爭取中研院預算的本事,「他上任後,中研院預算逐步提高,由一九九四年的三十億元,擴增到二○一七年的一四一億元。」甚至被認為已超過高等教育預算。但身為國家最高學術研究機關,總統府卻無一套專責審查中研院預算的機制,例如花費超過七十億元預算的「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卻爆發內部單位互鬥的治理缺失,要如何專業審查,有無必要建立機制,總統府有檢討必要。

國會議員所詬病之事,幾乎年年上演。但李遠哲任內幾無人敢擋中研院預算組織與人力。中研院史記載,李任內大幅提高中研院預算,十二年共成立原分、文哲、台史、社會、語言等五個研究所、四個研究所籌備處 (社會、語言、政治、法律)及生物多樣性等六個跨學門研究中心。

人力於十二年內擴增七倍

中研院的正式組織編制,上從特任院長,下至委任一職等書記,編制不過二百人。但「目前包括政院人事費、業務費聘用的研究員、行政、技術人員、技工、工友、駕駛、駐衛警、職員等,已達一三九七人。」中研院人事室主任王永大說。

中研院的人力,十二年擴增七倍。「一院獨大」的地位,在翁啟惠下台後跟著下滑。至少,行政院目前已不理會中研院那一套。中研院最近行文行政院,希望中研院的科技預算能「自己審」,結果被行政院打臉,要求依《科學技術基本法》第六條規定,交由科技部審查做最後的把關。這事,民進黨雖有自家考量,但就事論事,國人應不吝給行政院掌聲。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購買本期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順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