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談華為斷供後的中國科技自主發展之路

2020-09-14 06:10

? 人氣

稍早之前,兩岸媒體報導最多的,是為了「自給自足、自力更生」,華為啟動所謂的「南泥灣項目」和「塔山計畫」。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南泥灣項目」披露於今年8月初。主要內容是指華為將在8月中旬推出技術含量不高、完全不含美國技術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包括筆電、智慧電視、智慧物聯網家電等。而8月中旬從中國媒體報導出來的「塔山計畫」,則是指華為將與16家中國企業聯手打造一條完全沒有美國技術製造的45奈米晶片生產線。

華為有沒有可能生產完全「去美化」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一般認為,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大陸發展科技,要生產完全「去美化」、技術含量不高的智慧電視/小家電等消費性電子產品,或許不難。但在筆電方面,雖然中國大陸在面板等一些電子零組件實力已具一定水準,但中央處理器(CPU)、繪圖晶片(GPU)目前仍是美企的天下,華為要推出完全國產化的筆電,其CPU、GPU的製程、效能如何?各界都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事實上,以華為官網最新的MATEBOOK 14來看,其使用的仍是英特爾(Intel)的處理器,微軟(Microsoft)的作業系統。而就在今年6月,中國公布一台號稱從晶片、作業系統、主機板等全部核心零組件完全國產化的電腦「天玥」,但其效能明顯和國際大廠有所差距。因此,華為想要推出具國際競爭力、完全國產化的筆電,顯然目前仍有難度。

至於建立「非美化」的45奈米晶片生產線的「塔山計畫」?業界人士普遍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華為甚至整個中國大陸要推動晶片的完全國產化,首先,要面對的是IC設計軟體EDA由美國獨霸的問題;其次,能夠生產設備7奈米晶片的EUV光刻機,雖然是由荷蘭ASML公司生產,但使用美國的技術和零件超過20%。除了這些,中國半導體產業自製化最大的障礙,在於半導體人才嚴重不足。有評論指出,由於中國網路應用產業發展相對較快,因此中國高科技人才寧願從事網路產業賺快錢,也不願投入相對辛苦、薪資較低的半導體行業。

「塔山計畫」消息一出,被指稱為華為生態系的相關中國企業股價紛紛飛漲;有中國媒體質疑,這個由中國的某位微博博主發的網路訊息之所以被廣發,目的只是為了炒股。華為乃至中國半導體產業要能夠走上自主發展的道路,顯然有很大的困難要克服。

中國科技自主創新之路造假頻傳

中共一直認為,中國現在雖然已是一個「科技大國」,但還不是一個「科技強國」。因此,希望透過三步走戰略,先在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在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了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然而,去(2019)年,中國官媒《科技日報》指出,目前中國無法自主製造、仍受制於他人、被「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包括光刻機、晶片、作業系統、手機射頻器件、半導體加工設備、半導體材料等共上百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