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捐精者9623的故事:當孩子生父不是「高智商菁英」而是「精神病+前科犯」……

2020-09-15 20:40

? 人氣

計劃外生育,捐精,捐卵,人工受精,試管嬰兒。人工生殖技術日益進步,醫學法規與生育倫理觀念卻還未跟上。(Kelly Sikkema@Unsplash)
人工生殖技術日益進步,醫學法規與生育倫理觀念卻屢起衝突。(Kelly Sikkema@Unsplash)

在某些國家,「計劃外生育」是足以構成訴訟的原因,通常控告醫生未明確告知胎兒的先天性疾病風險,導致父母產下了生心理上不符期望的孩子。以9623一案而言,父母們控訴精子銀行沒有查驗艾吉雷斯的背景,致使他們生下的孩子可能帶有易罹患精神疾病的基因。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但「計劃外生育」也觸碰到了人類存在最根本的問題──例如為人父母能否選擇孩子的外型等特徵,以及準父母對孩子應該抱持哪些期待等。

福克斯說:「想想看,如果孩子發現自己的生命與存在都是『計劃外』,而父母想要的是另一個孩子……雖然那不是父母想表達的,但對於這些孩子或其他有相同症狀的孩子而言,(計劃外生育的概念)就是有那種意思。」

換言之,類似的生育/醫學訴訟中,法院需承認「醫療機構疏失導致父母生下了計劃外的孩子」,才能繼續討論醫療機構的責任。一旦承認這一點,這些孩子「不符合父母期望」之處等同獲得「法院認證」。倘若孩子又患有先天生理或精神疾病,這樣的判決無異於強化了大眾對患者的汙名。美國法院目前多數不承認「計劃外生育」概念,主因就是為了保護這些案件中的孩子。

福克斯也不忘指出,「法院認證」不僅可能傷害孩子心靈,更可能引發外界對為人父母的批判,包括父母怎麼可以質疑孩子的存在,或者怎麼可以不接受孩子有特殊需求等。對家有特殊兒童的家庭而言,這些都是極大的壓力。

福克斯說:「讓我們對自己誠實吧,很少有快樂可以跟拉拔孩子長大相比擬,但(養育孩子)還是需要你付出很多,是十分累人的工作。而一個意料之外的孩子,或是有著預期外的疾病的孩子,將會劇烈改變你的日常生活,也會改變你的一生。」

福克斯強調,令人欣慰的是,此案中的孩子大到足以了解自己的身世與訴訟內容時,他們多半充滿自信,非常信任父母對他們的愛。對孩子而言,身世問題的困擾,可能還比不上其他需求沒被滿足的困擾。

計劃外生育,捐精,捐卵,人工受精,試管嬰兒。人工生殖技術日益進步,醫學法規與生育倫理觀念卻還未跟上。(Jimmy Conover@Unsplash)
人工生殖技術日益進步,醫學法規與生育倫理觀念卻屢起衝突。(Jimmy Conover@Unsplash)

福克斯表示,「計劃外生育」的二元對立性太強,彷彿在說先天患有疾病的孩子是「DNA注定的瑕疵品」。他因此呼籲,訴訟時把概念代換成「婦女決定是否生育的權利受損」,畢竟精子銀行確實拿出了不實的捐精者檔案,立法者更應該加速趕上,訂定精子銀行的查證責任規範。

福克斯最後指出,「捐精者9623」除了掀起法律爭議,也凸顯了醫學與親職倫理的衝突。因為基因組合有太多可能性,具有先天疾病的人可能生出健康寶寶,無病無痛的雙親也可能誕下具缺陷的孩子。當人們選擇生育,勢必得準備好接受「不如預期」的事。人工生殖技術讓受贈者彷彿有「很多選擇」,能像購物一般挑選捐精者的健康程度、種族、智商、體型甚至外貌,但期望到什麼程度才算合理,才不會讓孩子淪為「訂製品」?這都是9623留給美國社會的疑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