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家愛滋病毒(HIV)陽性精子銀行27日在紐西蘭創建,捐精者全是曾被驗出HIV呈陽性的男性,不過在長期治療之後,體內的病毒量已經完全消除,或是低到檢測不出來,因此他們的精子不具有傳染性,與一般男性的精子無異。目前已有3名紐西蘭籍捐精者拋磚引玉,期望未來有更多人能響應,一起撕下外界貼在愛滋病患者身上的污名標籤。
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又稱愛滋病毒,當HIV感染者呈現發病的狀況,才會稱患者罹患愛滋病(AIDS)。對HIV病毒呈陽性者經過長期治療後,病毒可以降到完全檢測不出來,儘管這並不意味著已經治癒愛滋病毒,但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在10多年前就證實,病毒在檢測不出來的情況下已經失去傳染性,即使通過無套性行為或分娩也無法傳播。
New Zealand launches world's first HIV positive sperm bank https://t.co/EICYYZ9voO
— The Guardian (@guardian) November 27, 2019
幫別人一把,也洗刷HIV病毒的污名
陽性精子銀行(Sperm Positive)是由紐西蘭愛滋病基金會(New Zealand Aids Foundation)、樂觀婦女組織(Positive Women Inc)、身體自愛(Body Positive)等機構共同發起,旨在普及愛滋病常識教育,並與婦產科診所合作,婦產科診所充當捐贈者和不孕症患者之間的中間人,陽性精子銀行則負責尋找符合「患有HIV,但已接受有效治療,故不具傳染性」條件的捐贈者。
銀行於11月27日正式啟動,正好在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之前。首批捐贈者之一的魯尼爾(Damien Rule-Neal)是在1999年測出HIV病毒,在18年長期治療後,現年45歲的他已經測不出病毒。他告訴《衛報》(The Guardian),多數紐西蘭大眾不清楚何謂「HIV呈陽性,但病毒檢測不出」,因此他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上時常受到歧視。
魯尼爾告訴《紐西蘭先驅報》(New Zealand Herald):「在工作兩年後,我獲得升職機會,我決定告訴老闆我感染了愛滋病毒,但我因此被解雇。人力資源部門介入這起糾紛,讓我回去上班,但我被霸凌得很慘,有人罵我骯髒,這真的讓我受不了,還有人甚至不願與我握手,所以我還是離開了。」
魯尼爾說這次捐精不僅是要幫助別人,也是為了洗刷自己身上的污名,「我很多朋友有HIV病毒,後來還是生了小孩。能夠在別人的人生路上幫忙一把,很有意義,我也想要向世界證明,人生不會因為診斷患上HIV而停止,希望能幫忙消除污名。」
@Winnie_Byanyima "The sperm bank, called Sperm Positive, was initiated by the New Zealand #AIDS Foundation (NZAF), Positive Women Inc and Body Positive." ~ https://t.co/O92fHExSNR
— WomenAotearoaNZ (@WeavingHouse) November 26, 2019
奧克蘭大學(Auckland University)傳染病學副教授托馬斯(Mark Thomas)指出,他研究愛滋病治療已逾30年,看到大眾對於愛滋病的看法已經有所改變,「我雖然很高興現在的人們已經大為了解愛滋病毒,但依舊有很多HIV患者承受著歧見。恐懼遭受污名化的人們,可能會延誤進行HIV檢測、就醫。」
托馬斯提醒,這種污名帶來的巨大社會壓力,最終可能導致「HIV無效治療,或傳染風險增加。」而陽性精子銀行能夠向大眾傳遞一項重要訊息,即有效治療後恢復健康的HIV患者,其實與一般人無異,期盼社會更了解他們的處境,讓至今仍生活在歧視陰影中的人們展開新的生活。
HIV positive sperm bank launched in New Zealand https://t.co/IBfwV8bfFg
— Sky News (@SkyNews) November 26,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