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在金融界引起了很多關注……他們(在法律上)使用的那些說法,比如顛覆、分裂國家和恐怖主義,都是些非常寬泛的詞彙,可以指代很多事情,」他說:「如果人們開始擔心自己寫了什麼,說了什麼,對香港來說將是非常不利的。」
中國對香港自治權的收緊改變了那些不贊成新國安法、也有能力外遷的外籍人士的計劃。有些律師、商業顧問和教師已經離開香港,去其他國家從事類似的工作,他們的理由是需要言論自由,需要為給自己和家人更穩定的環境。
「在香港可以暢所欲言的想法很可能要改變了,而且這種變化會很快到來,」普拉特(Jon Pratt)說,他在香港多家跨國銀行工作了近15年。他說,在和中國大陸客戶交流時,他會小心說話。他預計今後會有更多企業採取類似的謹慎態度。
普拉特現在是企業財務諮詢公司Duff & Phelps LLC駐美國的董事總經理,他表示,由於與中國公司的業務往來增多,他的公司實際上正努力擴大在香港的業務。他說,對於那些可以接受部分言論限制的外籍人士來說,香港仍然是個吸引人的地方。
出生在美國、大約六年前移居香港的律師米利肯(Olivia Milliken)今年年初與丈夫和四個孩子一起去了溫哥華,原本是打算放假探望家人的。當時,她和她的加拿大籍丈夫已經考慮在夏天時搬家,持續幾個月的香港抗議活動影響了他們的生活。
為了阻止新冠疫情蔓延,香港政府從2月份開始關閉了學校。米利肯說,她已經安排孩子在加拿大當地一所學校就讀了,現在也決定不再返回香港了。
「我是一名接受過憲法權力教育的律師,我不認同《國家安全法》中的條款。」她說:「香港的生活將變得很不一樣。」
有70多萬名外國居民在這座750萬人口的城市中居住,其中包括家務工,外籍白領和他們的家屬。
香港移民部門在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之間共收到了39606份根據一般就業政策(General Employment Policy)提交的簽證申請,這類申請要求申請人具備專門技能、知識或經驗。這個數字比截至2019年3月的財政年度的45301份申請有所下降。2020年前六個月,同一類簽證延期申請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3%。
香港政府一位發言人告訴《華爾街日報》,今年因為新冠疫情造成經濟下滑,簽證申請減少是情有可原的。疫情導致簽證批復也延遲了好幾個月,而且有些國際銀行已經凍結了招聘。亞洲的銀行也越來越多地選擇在當地僱用人員。
但政治問題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負責駐港銀行和對沖基金招聘工作的貝伊(Eugenia Bae)說,她的客戶中,包括投行前台的銀行家和投資組合經理在內,有10%至15%的人已經開始詢問,她是否可以幫助他們在本國找工作,或者在巴黎、東京和首爾這類城市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