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美國對台灣是真心還是假意?

2020-09-23 07:00

? 人氣

外界解讀,美國政府不僅在兩岸定位上,堅持自訂的「一個中國」政策,有別於中方的「一個中國原則」,賦予六項保證與台灣關係法、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同等地位,傾向將對台關係從中美關係剝離開來。同時,在軍事安全上強化軍事介入台海危機的準備,深化與台灣的軍事交流合作。另外在區域整合上,阻卻兩岸融合發展,拉攏台灣加入美方主導的印太戰略以及去中國化的產業鏈。這些舉措足可顯示美國護台決心與力度都在強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MH-60R反潛直升機也被包在川普「大放送」軍售案之中。(美聯社)
美國對台最新一次的軍售案包含MH-60R反潛直升機。(資料照,美聯社)

川普政府的對台政策確實正在發生質變,其動因是期望發台灣在遏制和打壓中國上發揮更大作用,但距離「台海再平衡」的地步尚有一段距離。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即指出,「美國政府相信,讓台站在自己一邊,是用來遏制中國的一筆資產」。基於這種思維,「台灣牌」正被用作打擊中國及遏制其影響力的武器。但是,對於台灣問題的敏感性和爆炸性,美方不是理解不足,就是防範不足,因而對於此舉可能將台灣推入更深險境,缺乏深思熟慮的警戒與周全的應對策略。

美國當局在台海政策上打的牌可說是「以台制華」政策,不足以視為出兵護台的清晰戰略承諾。蔡英文政府雖然在開放美豬美牛進口等措施上不遺餘力,無非是以投名狀的形式對美輸誠,以便換取美國在挺台護台上的「戰略清晰」。但是,美國始終在台灣安全承諾問題上保持「戰略模糊」。川普本人回答「解放軍攻擊台灣」的問題時,籠統說道:「我認為中國明白我會怎麼做。」其他美國官員包括最反華的蓬佩奧也從未這一點上鬆過口。只有美國通過「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授權美國總統在中共武力犯台時動用軍力因應,才能展現美國的護台決心,並加大北京武統台灣的難度。

台灣的危機在於採取一面倒策略,而被綁在美國戰車上,成為代理人戰爭的前鋒,這可從美方售台武器由防禦性轉為攻擊性,包括無人機與岸防巡航飛彈等,看出美方戰略企圖的端倪。何況在軍售方面,此次美方打開大門,一口氣將售台七大項重要武器,包括水雷、巡弋飛彈和無人機等,不但質與量都大幅增加,且從以往防禦性質轉為攻擊性質,確實強化台灣的國防能力,實際上難免因而加深兩岸危局。其所產生的效果,究竟是嚇阻共軍犯台還是刺激武統,恐是見仁見智,有待未來事態發展檢驗。

無論如何,提高售台武器質量確有實質性價值,但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和我國駐紐約代表處處長共進午餐,討論協助台灣在聯合國內有更多參與的方法,就不容易實現,充其量只有象徵性。因為中國大陸握有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且在聯合國大會中結邦甚多,美國即使力挺台灣,也難以克盡其功,如同美國支持台灣參與世衛組織徒然是擺姿態。如果因而使北京對美台不斷深化關係凝聚了巨大的負能量,為此展開針對性軍事演習行動,台灣就應戒慎恐懼,嚴防掀起兩岸更大波濤,否則就得不償失了。

美國挺台主要是基於戰略對抗的需求,只要能踩到北京的痛點就去做,但是否增加台灣承受武統的危機,就不是美國的盤算重點了。如果屆時美國真為台灣火中取栗,台灣或許可以獲得最後保障,但雙方攤牌的戰場勢必在台灣,縱使美國馳援,縱使戰到最後一兵一卒,迫使蘇貞昌拿起掃把應戰,台灣也生靈塗炭,哪裡值得?兩岸若真的不幸攤牌開戰,中共或許不致於採取傳統的殲滅戰,而比較可能採癱瘓戰、消耗戰、點穴戰或斬首行動;果若如此,美國出兵護台的理由將嫌脆弱。台灣又能如何免於禍患?

台灣目前顯已深深捲入中美對抗的漩渦中。解放軍正以不直接引發衝突的切香腸方式,逐步侵門踏戶,壓縮台灣的海空防衛空間。台海情勢目前仍然可控,萬一不幸失控,則美國是否有決心與能力管控,恐怕不宜一廂情願樂觀估量。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前中選會委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