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認識的其他人相比,我的症狀算很溫和,但我還是咳了兩個月……而且失去嗅覺一個月。」陳錫說,她7月中旬回到台北看望99歲、患有肺癌的祖母。度過14天隔離期後,她帶著奶奶出門閒晃,「我們在一家餐廳用餐,和人們一起做瑜伽,哇,這太過現實了,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我不可能有機會把奶奶帶到這種公共場所。」
台灣有望成為全球回歸日常生活的楷模
史丹佛大學衛生政策專家王智弘認為,台灣有機會成為全球回歸日常生活的楷模。考慮到控制疫情較為成功的國家之間可能發展出「旅行走廊」或「旅行泡泡」,他建議台灣對連續採檢呈陰性的旅客採用較短的檢疫期,「他們已經按照我的建議為商務旅客提供特殊簽證了,那麼為什麼不對每個遊客都這樣做?」
台灣6月起允許中低風險國家商務旅客縮短居家隔離天數,只要遊客登機前先經過篩檢,證明他們在飛行前的72小時內沒有遭到感染,而且隔離的第5天進行檢測也呈現陰性,那麼他們就可以向地方衛生主管機關申請改為自主健康管理至入境後21天。
「我們仍然需要向世界重新開放,即使接種疫苗,也沒辦法得到100%的保護。」王智弘表示,台灣政府目前正在考慮與史丹佛大學進行國際旅遊研究,測試「居家檢疫天數縮短,但增加篩檢次數」是否夠安全,旅行走廊是振興全球經濟的重要方式,因此他希望能研究抵台旅客經歷較短檢疫期的效率和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