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籍猶太裔的世界級跳高選手瑪格麗特・貝格曼25日在美國紐約市皇后區住處辭世,享壽103歲。她出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1914年,成長於納粹德國時期,因為猶太血統,而與1936年的柏林奧運擦身而過;貝格曼雖是1名運動員,但運動生涯卻受政治局勢掌控,傳奇般的一生也曾被翻拍為紀錄片《希特勒的犧牲品》與電影《柏林地下情》。
今年4月,德國聯邦議院體育委員會主席弗萊塔格(Dagmar Freitag)特地前往紐約,為貝格曼慶祝103壽辰。
曾為全德最優秀的跳高選手
早在青少年時期,貝格曼(Margaret Bergmann Lambert)就已是德國跳高國手中的超級新星,然而她卻生不逢時。1933年,希特勒上台,貝格曼剛滿18歲就被踢出家鄉勞普海姆(Laupheim)的訓練場,申請大學時也遭到拒絕,走投無路的她輾轉前往英國,並在當地贏得1935年的全英跳高冠軍頭銜,聲名大噪。
1936年的夏季奧運由柏林主辦,希特勒原欲藉由這次的世界運動盛會,展現亞利安人(Aryan)在體能上的優越性,然而納粹政府的種族淨化政策,卻受到外國抵制。迫於國際壓力,納粹政府徵召貝格曼返德,以彰顯遴選選手的公正性,安撫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貝格曼雖不情願屈服納粹,但因貝格曼家人的安全受到納粹威脅,迫使她不得不點頭答應。
柏林奧運受脅回德 比賽前夕卻遭汰換
數十年後,貝格曼憶起當年,以挖苦語氣感傷地形容,自己曾是1930年代「美好的猶太希望」(the Great Jewish Hope),是德國猶太族群在納粹崛起的悲觀前景中,少數能夠讓他們抬得起頭的驕傲希望。她也自白,當年支持著她待在德國國家訓練營的想法,是為了讓希特勒丟臉,「我想讓他們看看一個猶太女孩能做到什麼。這是我的復仇。」
「我知道我會贏得金牌。我愈憤怒,就能表現得愈好。」然而,貝格曼的復仇還來不及實現,就在出賽前2周收到納粹體育當局的退賽通知,貝格曼非常臨時地被以「表現不佳」為由緊急退賽,納粹政府則對外宣稱,貝格曼是因傷退賽。
猶太人、黑人奪金 打臉希特勒種族優越論
當年的女子跳高項目結果,金牌由匈牙利選手恰克(Ibolya Csák)奪得,但貝格曼在德國國手訓練營中達到的成績,能與恰克不分軒輊。除此之外,諷刺的是,納粹不惜犧牲得取金牌的可能性,也要讓非亞利安種族的貝格曼退賽,以避免「劣等猶太人」成為金牌得主的精心策劃,最後卻是白費周章,因為恰克正好也是1名猶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