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5月11日──「納粹劊子手」艾希曼逃亡阿根廷 以色列特工綁回耶路撒冷受審

2018-05-11 07:00

? 人氣

左:著納粹軍服的艾希曼;右:艾希曼於耶路撒冷受審。(圖/維基百科)

左:著納粹軍服的艾希曼;右:艾希曼於耶路撒冷受審。(圖/維基百科)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針對歐洲猶太人進行系統化的種族滅絕計畫,該計畫的主要負責人阿道夫.艾希曼因此有了「納粹劊子手」的稱號;二戰之後,艾希曼從美軍手中逃脫,跑到南美國家阿根廷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不過以色列情報單位「摩薩德」接獲德國時任檢察總長鮑爾秘密通報,得知艾希曼下落,並在1960年5月11日把他綁回以色列受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加入納粹黨 專職處理猶太人業務

艾希曼(Adolf Eichmann)在德國西部城市索林根(Solingen)出生,之後全家移居奧地利第3大城林茲(Linz),並就讀當地的「約瑟夫一世國中」(Kaiser Franz Joseph Staatsoberrealschule),而納粹領導人希特勒(Adolf Hitler)也曾就讀該校。1927至1933年間,艾希曼在上奧地利州和奧地利第4大城薩爾斯堡擔任一家石油公司的地方業務,並在這段期間開始接觸納粹。

艾希曼之後加入納粹親衛隊(SS),通過訓練後派駐在達豪集中營(Dachau concentration camp),之後被SS官員米爾德斯坦(Leopold von Mildenstein)邀請加入親衛隊下屬情報單位「保安處」(SD)猶太部門,艾希曼認為這是他「高升」的機會,因此全心投入相關業務,更為此學了非常基本的希伯來語和意第緒語,這2種語言是猶太人主要使用的語言。

表現獲得賞識 「榮升」為「納粹劊子手」

艾希曼之後開始負責把猶太人趕出德國和奧地利,他的表現獲得親衛隊國家安全部(RSHA)部長海德里希(Reinhard Heydrich)賞識,並在1942年出席「萬湖會議」(Wannsee Conference),該會議是納粹高層討論有關「猶太人最終方案」(Final Solution,德語Endlösung),即決議有系統地進行猶太人大屠殺,而艾希曼被任命為該計畫的主要負責人。

納粹透過該計畫,奴役、虐待並屠殺600萬猶太人和500萬共產分子、羅姆人、同性戀者等少數族群,其中運送猶太人到集中營,以及執行屠殺作業多數都由艾希曼全權負責,因此被冠上「納粹劊子手」封號。二戰結束後,他被美軍俘虜,但中途逃脫,並以化名「柯萊曼特」(Ricardo Klement)獲得阿根廷入境許可證,自1948年開始在阿根廷生活。

艾希曼於防彈玻璃後面受審。(美聯社)
艾希曼於防彈玻璃後面受審。(美聯社)

德國檢察總長通報以色列 艾希曼被綁回耶路撒冷受審

1957年,時任德國檢查總長鮑爾(Fritz Bauer)查到艾希曼下落,但礙於當時社會仍延續納粹風氣,知道政府不會認真追捕,因此秘密通報以色列情報單位「摩薩德」(Mossad),。1960年5月,摩薩德以綁架手段把艾希曼從阿根廷帶回以色列,此舉也引發以色列與阿根廷的外交危機。艾希曼之後在以色列耶路撒冷接受長達4個多月的審判,但他對所有罪行全盤否認。

1961年12月15日,艾希曼被判處死刑,隔年5月在以色列拉姆拉(Ramla)遭處死。耶路撒冷審判是紐倫堡大審後第一次有納粹高官接受審判,再次喚醒世人對納粹暴行的重視。雖然鮑爾沒能將艾希曼引渡回德國審判,但在他的努力下,1963年德國終於召開法蘭克福審判(Frankfurt Auschwitz trials),這場審判把依照指示行動的人員也確認為共謀,讓「服從指示」和「未親手殺人」不再是洗清罪責的藉口。也算是對艾希曼說詞的一種反駁。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