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與臺灣的關係急劇升溫。繼衛生部長艾薩之後,美國又派出職位更加敏感的國務次卿克拉奇率團訪台。與此同時,美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發表言論,強調「美國會説明臺灣在不同的方式下參與聯合國,包括重返世界衛生組織」,美眾議員湯姆·蒂芙妮則宣佈已提出一項共同決議案,呼籲美國恢復與臺灣邦交關係,並終結一中政策。此外路透社等媒體曝出,美計畫向台出售包括「海空衛士」無人機、巡弋飛彈在內的七種較為先進的武器系統。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美全面競爭延燒至外交領域。在美關閉中國駐休士頓領事館之後,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宣佈將10月卸任返美,由擔任過AIT臺北辦事處副處長的傅德恩出任駐華臨時代辦,外界猜測美國打算借此變相降格中美外交關係,並順勢抬升美台關係。
在各方的渲染下,近期臺灣關於美台建交的議論沸沸揚揚。有的認為,美國提升對台六項保證的地位,實際上是為進一步發展對台實質關係做準備,如果美國宣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歷史文件」,那麼「就有可能給臺灣外交承認」。有的認為,美國加強美台關係是對中國大陸的懲罰,如果中美關係基本脫鉤,美台建交就不止停留在想像的層次。還有的規劃台美建交的路線圖,認為臺灣應以「美國與中華民國回復邦交」以及「一中各表」進行操作,這樣就可以儘量避免觸動大陸的政策底線。也有不少評論認為,臺灣對美台建交的期待是做白日夢,美國人只不過以此為杠杆獲取更多收益。
美國製造美台建交的輿論與其台海政策走向「戰略清晰」密切相關。無論是中美三個聯合公報還是美國的臺灣關係法,美國聲稱只與臺灣維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但川普政府明顯打破這一承諾,而且姿態越來越高調。特別是前段時間美助理國務卿史達偉公開宣示「美台關係並非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雙邊關係的一部分」,美方政策由1979年的臺灣關係法、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及對台六項保證所共同組成,令臺灣方面產生了美國可能推動與之「回復關係」的想像。
美國方面產生改變台海政策的強烈衝動,背後隱藏著多層複雜原因。短期看有配合對華施壓和提升川普選情的考量,中長期看,則是為了搶佔台海局勢主導權。但由此推斷美國的「戰略清晰」將導致美台建交,則顯見武斷。從美國「全政府」對華戰略的角度來看,美國當前調整台海政策的主要考慮是希望將「臺灣牌」用活用久,在打擊和遏制中國上發揮「投入低、效益高」的效果,其次也有戰略上進一步控制台灣和榨取臺灣利益的驅動。如果美推動與台建交,則中美必然斷交,臺灣將變為一枚死棋,由此美國的兩個目標都達不到。史達偉9月17日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接受質詢表示,接連有美國官員訪問臺灣旨在表達「美國對臺灣的支持」,但這不表示「政策或戰略上改變」,基於臺灣關係法,美國「將不會在主權問題上採取立場」。美國著名中美關係專家斯蒂芬·歐倫斯近日接受媒體時也表示,他不認為川普要就此「挑釁中國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