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的是:投資獲利困難之處,在於自身心態往往需要反市場操作,與眾人智慧逆勢而行。作者建議,想要避免錯估自身風險胃納,或是避免因不當商品損失重大,就要切記不可粗心大意、太過自信,以及輕信所謂「專家」的意見。
為何投資人會輕易買進不良投資產品,而最終導致喪失全部或損失其大部分本金?上文提及的貪圖豐厚利息而又不用擔心波動風險的心態,只是其中一項原因,除此尚有其他多種因素共同或分別促成其發生,以下擬將這些影響因素做一歸納*:
掉入投資陷阱的原因
1.很是誘人
「只要你將錢放入這項投資,這每年每月的利潤就是你的了。」或是「看囉!輕鬆賺錢又自在!」你的期望與貪婪蒙蔽了你的判斷,你心中暗自思索著:「沒有壞處,我可以在那兒與大戶一齊玩。」當你這樣想時你並沒有看到陷阱。若你能夠避免當場做決定,而暫且將這些誘人的話冷靜思考數天,你將會了解,若接受該項投資則成功的機會將會很微小,此外你也可能會想到陷阱。
2.太信任專家
若有一位來自信譽良好的保險公司推銷員告訴你,你應撥出養老金的部分或全部來買他推薦的產品時,你應相信他嗎?或是若有一位不熟悉的股票經紀人在週末研討會上熱心向你推薦股票,你應立即去買它嗎?這些事情生活在今天的社會是很常遇到的。許多人因為本身缺乏專業知識,以致容易相信眼前這位看起來像專家的人之言論,結果往往後悔無及。
3.粗心大意
在投資之前若你無法做到合理地評估市場及股票基本面,卻又完全相信投資顧問的片面之辭,那就是粗心大意。大部分的投資顧問或基金經理都具有高度的專業知識,不會輕易讓你損失錢。但他們所倚賴的都是過去那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組合中買進指數基金並持之長久,以期待好回報,這種被動與從眾策略在牛市被證明是一個適當的策略,但這種策略在目前(2015年7月)牛熊不定的情況下就未必是一項好策略。
除此,基金經理人既然買進指數基金,他們通常不會花時間去檢核各個成份股的基本面,而這種態度可能會影響其整體投資組合策略的合理性。因此在無法判定眼前這位投資顧問的可靠性之前,即將自己的資金完全託付給他,實非善策。
4.固執己念
往往地,一旦投資人接受一種直觀的信念,並認為它是對的,以後就很難去改變自己的想法。例如若一開始投資即學習以技術分析來分析股市,大部分的這些人從此即成為技術分析派,而很難將基本分析整合入其研究領域。往往地,有些投資人也可能主動去尋求一些能證實其財務見解或策略的資訊,如果這些資訊與其想法吻合,他們即相信資訊是正確的,此後再也不會去求證這些資訊的真偽。
特別地,若投資人已買進某種股票,且已從中得到好處,當然就更不可能去尋求一些可能駁斥舊有資訊的新資訊,他們認為只要市場上漲該股票一定會跟著上漲,或是若市場下跌它也會跟著下跌。總之,在固執己念下任何其他負面的資訊都會被疏忽。
更糟的是,絕大多數人往往會創造一些能讓自己快樂的錯覺泡沫,他們會沉溺於各種認知的弱點而不自知。選擇性地認知使他們只看得到符合自己先入為主觀念的事物及現象,這比專門尋求正面資訊或不願尋求反面資訊的心態更為可怕,因「尋求」的心態只是基於一種幻想,而「創造」的心態則是主動打造錯覺泡沫,雖然如此但兩者都是選擇性認知,它們都會導致相同的失敗後果。
5.傲慢
有些投資人非常理解自己的平庸選股能力,但同是這批人卻相信自己有能力去相中一個善於選股的經紀人,這種傲慢與自信的態度源自他們認為自己有好的判斷力。基於此種心態,許多投資人挑選投資或傾聽專家意見時都是基於錯誤理由。
6.我可以處理好它
有些人說,任何時候只要願意他們都可以戒煙,似乎凡事都在其掌握中。與此種現象相同的是,我們常一廂情願地認為自己不會從眾,只要時候到了自己隨時可以脫離市場。往往地我們常直截以為,除了自己人人都是不理性的,似乎只有自己才能看到市場警訊,就是因為這個緣故,當其他投機客把價格再推高時,市場泡沫能得到繼續支撐。問題是,你真的以為在泡沫爆破之前你能擠出最後一些利潤嗎?
7.信息故意混亂人
為何信息會故意混亂人?原因是如果它太容易讓你理解的話,投資人將容易判定它是否有好的金融意義,惟因它不易讓人理解,故潛在投資人即認為它學問大,自己因缺乏知識故無法理解它,因而變得更容易去相信眼前這位專家必定比你懂得多,他必能理解該信息,因而此時你對專家講的話句句聽得入耳。
8.缺乏信心
在市場大起大落或泡沫化之際,有許多互相矛盾的新聞、報告及媒體專家預測未來展望,此際情況眼花撩亂,你不知道誰對誰錯,或該相信誰。這時你的決策面臨徬徨,心中變得六神無主,這情況下你很可能因選錯了一份報告,或錯聽一位專家之言而損失錢。為了避免發生此種事,你首須了解一點,即你的成功投資大部分是依靠你自己的決定,而非來自專家或權威人士。
據以上敘述,投資人之所以掉入陷阱或增大風險,完全是由於其本身的不健全心態所引起。若要降低風險首須去除這些不健全心態,除此,下文另將針對前文提到的各類風險及其他可能風險,提出一些有效的避險之策。
*Jonathan Myers, 1999, pp.227-235.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我的第一本投資心理學,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