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臺灣關係密切的美國內閣部會包括:國務院、國防部、財政部、商務部、貿易代表署、司法部、衛生部、運輸部、能源部、農業部等,最重要的自屬前二者。李登輝總統時期,美國財政部副部長與次長均曾分別率團訪臺。依《總統繼任法》及美國官方儀節順位,國務次卿比同級的財政部次長排前,重點在於國務院所象徵的外交意涵。去年12月底剛卸任的前國防部主管印度太平洋事務助理部長暨華府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現任主席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亦隨團來訪,扮演1.5軌軍事外交之角色,讓本團的政治意義更強。川普政府派出自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的1979年後迄今訪臺最高層級閣員的衛生部長與國務院高層兩個代表團悼唁李總統並洽談公衛醫藥與工商經貿合作,加上今年初美軍空軍現役准將來臺著軍裝公開參加故參謀總長沈一鳴上將等8位殉職將士公祭,象徵著川普總統所簽署國會通過、欲強化臺美政軍高層互訪交流之《台灣旅行法 》(Taiwan Travel Act)已明確上路。
訪問團也會見了流亡來臺的東土耳其斯坦/維吾爾人(如自稱處於亡國狀態的吾爾開希)、香港人(如銅鑼灣書店店主林榮基)、中國人(如受迫害基督徒)等,算是實地瞭解臺灣在中國對內鎮壓與對外擴張過程中的角色。
共同威脅與利益:奠基於相互瞭解的臺美合作
柯拉克次卿此行似較為低調而未公開「經濟商業對話」,是否略有轉折,尚不得而知,但素未謀面的美國決策層先來探虛實,有益於雙方互相配合節奏,不失為預備動作。部分輿論卻有著不瞭解美國政治之誤讀。如同臺灣外交部也有主管經貿外交的「國際合作及經濟事務司」,但負責國與國間經貿談判與較正規商貿條約協議的還是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與兼納相關部會的更高層「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有鑒於中國等違約違規慣犯這二十年來對美國已造成之禍害,美國國會制定了經貿相關法律規定行政部門(尤指貿易代表署, USTR)啟動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 (TPA, 貿易促進授權) 與貿易夥伴國進行正式談判前需先知會、諮商國會。雖然,尤以共和黨為主之兩院議員皆有呼籲行政部門應儘速與臺灣洽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者,但美國總統與國會大選前本來就不可能達成美臺自由貿易相關協議,因為美國仍有包括勞工團體、環保團體與部分農民、私部門/產業等之民意相當反對可能讓其受害的自由貿易協定。貿易談判既非國務次卿之權責,自然不存在他來臺應否「實質談判」之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