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深陷戰火與貧窮的中東人民而言,11月初的美國總統大選之後,無論是川普(Donald Trump)連任或是民主黨候選人拜登(Joe Biden)上台,都對他們沒有太大意義。中東地區多年來的衝突紛擾,美國只有避之唯恐不及,卻又難以真正擺脫泥淖,例如內戰多年的敘利亞、利比亞與葉門,或是飽受經濟崩潰之苦的黎巴嫩與伊拉克等等,苦難不會因為美國變天而停歇。
然而,對於以色列和富有的阿拉伯產油國來說,川普或拜登當選卻可能代表截然不同的未來。這些國家最認同川普的政策之一,就是上任後推翻歐巴馬(Barack Obama)時期與伊朗簽訂的核協議,再度對他們最忌憚的伊朗施予經濟制裁等壓力,此外,川普絲毫不甩美國數十年的外交慣例,大動作介入懸而未決的以巴衝突,並明白表示對以色列的偏愛與支持,巴勒斯坦人的抗議與憤怒也不再有效,因為連阿拉伯國家都不再願意支持巴人,開始慢慢靠向以色列。
上個月,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巴林近日宣布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川普政府即扮演關鍵搭橋者。川普不斷對外炫耀,是他促成了過去政府在中東「數十年來做不到的外交進展」,而其他阿拉伯國家很可能因此軟化對以色列的敵意,以便與美國同一陣線,共同面對愈來愈不肯退讓的伊朗。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指出,近期民調顯示,多數以色列人民都期待川普連任,畢竟川普任內充分展現出對以色列的「重視」,包括將駐以使館遷至耶路撒冷、承認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的完整主權,甚至支持以國併吞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土地等等,儘管這些動作也在以國國內招來非議,少部分人認為以色列根本沒有獲得實質利益。
以色列前政府顧問諾維克(Nimrod Novik)表示:「實際點看,考慮到國內的唯二主要挑戰──解決與巴勒斯坦的衝突,以及限縮伊朗的的核武與區域野心,(有了川普)反而更糟了。」
川普政府對伊朗施加制裁之後,伊朗的經濟情勢惡化,反而更刺激了國內的激進派,對外顯得愈發強硬。不過經濟制裁的成果之一,是減弱了伊朗援助國外武裝團體的能力。
至於民主黨的拜登,由於曾擔任歐巴馬的副手,其政府的中東政策必然與當前呈現180度大轉變。拜登極有可能重拾伊朗核協議,也會冷卻美國對待中東盟友的熱度,包括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等等。
在近期發言裡,伊朗政府也表現得彷彿毫不在乎美國大選結果。「美國對我國的敵意根深蒂固,傷害伊朗的政策核心不會改變,無論誰選上總統都一樣,」伊朗國會發言人卡利巴夫(Mohammad Baqer Qalibaf)9月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