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今(8)日公布「由財稅大數據探討臺灣近年薪資樣貌」研究報告,這份運用財政巨量資料,分析全國近千萬納稅人薪資所得,將台灣貧富、性別與世代差異具體量化,根據財政部統計,全年工作天數滿 180 天以上受雇人員,年薪資所得平均數從2011年的51.2萬元,漸增至2015年之54.7 萬元,若將上述受雇人員薪資劃為十等分位後,貧富差距倍數從2011年的13.3倍,縮小為12.6 倍。
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每年7月公布所得稅統計,一直是分析台灣貧富差距重要指標,財政部今天公布大數據研究,係從納稅義務人中,篩選全年工作天數滿180天以上受雇人員,以2015年為例,財政部從657萬人受僱勞工中,排除工作天數低於180天勞工後,共有512萬人納入統計,涵蓋率達78%,統計上顯具代表性。
根據財政部統計,上述人員年薪資所得平均數,從100年51.2萬元,漸增至2015年之54.7萬元;中位數從37.5萬元提高至 40.0萬元,而中位數占平均數比重歷年約都在7成4左右, 顯示其右偏分布之特性。
女性平均薪資僅男性7成7 青年薪資成長遠緩於其他年齡層
從性別角度觀察,男性平均月薪約高於女性9000元左右,女性薪資約占男性之7成7。若按薪資級距區分, 男性以薪資4-6萬元組人數占比較高,女性則落在2-3萬元。
由2011至2015年變化觀察,月均薪資中位數整體增加5.5%,其中以女性增幅較高,為 6.1%,主因薪資分布多集中於2-3萬元,較易受惠於基本工資之調漲。年齡別則以40歲以下者增幅明顯較低,薪資成長皆不及3%,相反地,41歲以上增幅多近1 成,顯示青年薪資低緩成長現象遠甚於其他年齡層。
公司有無上市員工薪資差近2萬 百人企業均薪超過4萬
若比較公司規模與薪資規模關聯性,2015年上市公司薪資中位數為5.1萬元,較非上市櫃的3.3萬元高出1.8萬元,較上櫃及興櫃公司高出0.8萬元。顯示隨公司經營規模擴大,伴隨財務與會計制度的健全與透明化,其受僱員工的薪資待遇明顯有所提升。
公司聘雇員工人數,也與員工薪資成正比,10人以下公司其薪資中位數皆在3萬元以下,5人以下微型企業薪資中位數最低,僅有2.1 萬元,百人以上企業則均超過4萬元。惟員工人數達萬人以上之大型企業並非薪資中位數最高者,主因其多屬電子零組件業廠商,部分聘用之員工屬生產線作業員,薪資水準相對較低,導致降低整體中位數薪資水準所致。
月均薪資中位數3.5萬 餐飲、服務業僅有2.5萬
各大業別中,有近半數其月均薪資所得中位數低於全國3.5萬元水準,其中又以住宿及餐飲業、其他服務業最低,皆落在2.5萬元以下,電力及燃氣供應業最高,達8.9萬元,主因其業內員工年齡相對較高,且其產業具有專營特性,故造就其薪資水準相對偏高。其中金融控股、基金管理、半導體、電腦及周邊製造業等,屬中位數高且業內差異大之類型,主因金融相關產業其薪資分紅多與金融商品操作績效有關,而半導體、電腦及周邊製造業等則因員工職務內容差異,如高端工程師與生產線上作業員,故業內薪資高低差異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