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遏制」本身並不能解決問題,而且隨著危機激化,可能會演變為衝突。
當然,外交手段也是一個選擇,但目前似乎還不現實。
不過,北韓的核武技術突破,以及川普上台帶來的不確定性,使北韓核問題面臨十字路口。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反而可能使採取外交手段的可能性增大。
一個重要的預兆是,聯合國安理會決定對北韓實施更嚴格的制裁,中國和俄羅斯都支持制裁,而且北京還明確呼籲平壤停止核試驗和飛彈試射。
最近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的東協部長級會議期間,北韓外務相李勇浩與多國官員進行了接觸,儘管他的口氣仍一如既往的強硬。
現在,儘管各方都在提升調門,但最終他們會冷靜研究目前的局勢。這個危機將走向何方?能否為外交斡旋創造空間?
等待信號
儘管外交手段似乎並未奏效,但各方多年來確實做了許多外交努力。
1994年,朝美簽訂《美朝核框架協議》,北韓同意凍結其核設施,美國則牽頭成立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KEDO),負責為北韓建造只能發電、而不能用來製造核武器原料「鈈」的輕水反應堆。
當時,朝美兩國計劃改善雙邊關係,北韓開放部分核設施,讓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進行核查。
但是,2002年,美國稱北韓承認正在發展鈾濃縮計劃,違反《核框架協議》,北韓則重啟寧邊核設施,並驅逐IAEA專家。KEDO項目不久後終止。
當時KEDO有明確的目的——關閉與軍事有關的北韓核設施。但那已是20年前的事情了。現在,阻止北韓發展核武和飛彈項目已經不是可行的選擇了。
那麼,現在如果舉行新的外交談判,應該追求的是什麼目標呢?川普治下的美國願意生活在北韓洲際核飛彈的陰影下嗎?金正恩的北韓會同意實行可能會威脅政權的「開放搞活」嗎?
我們現在要等待平壤的信號。如果北韓暫停武器試驗,那麼各方將有一個考慮的空間。但如果北韓繼續進行飛彈試射,那麼這個災難性的危機將會迎來一個全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