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部短片作品《溺境》的命題更加殘酷,描述男童小六失蹤後,3名玩伴卻對當天發生的事絕口不提,藉由警方調查一步步抽絲剝繭,才發現原來一宗惡作劇,最後卻衍生成命案。
植劇場創辦人王小棣在此看見柯貞年的潛力,讓她編導了首部電視劇《天黑請閉眼》,描述曾一起參加登山社的同學,經過10年後於山中民宿團聚,一行人卻因颱風而受困,在封閉的山莊裡,社員竟陸續死亡,而一切殺意都源於10年前的惡作劇。
「我喜歡很純真的東西,我也很喜歡破滅是成長的開始。」她說著瞇起眼,視線往思緒裡探去,「破滅的事情會讓人長大,小孩子是很純真的東西,對世界的感覺很純粹,但你在過程裡,會看到他們一步步發現,原來自己沒辦法這麼純粹,發現這世界很多事情是灰色地帶。」
這不是台版《熔爐》 柯貞年盼呈現喧騰下的無聲
加害者、被害者糾葛不清的共犯結構,在《無聲》裡變得更加銳利。一切始自公視新創電影計畫,當時柯貞年接下計畫,便期盼拍一部議題性的電影,她說,台灣過去光怪陸離的事不少,但大多只是新聞喧騰一時,然而她憧憬韓國如《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殺人回憶》等電影,可以將歷史記憶、社會案件拍成電影,給更多人知道。
在田調過程裡,柯貞年走訪南部,造訪當事人以外的周邊人物,包含未被捲入案件的學生,「那些小孩都會說,他們對當時的事沒什麼感覺,當你聽不到時,很多東西會被隔絕,就算大人的世界鬧得沸沸揚揚,他們想的就是,我們在這個學校唸書、 我們也喜歡這個學校。」
「外面世界很喧嘩,可是在他們世界看起來很安靜,可是有很多大家不為人知的事情。」這樣的衝突感,讓她找到《無聲》的基調,許多人會將本片,與同樣描述聾人學校性侵案的韓片《熔爐》相比,「所以我一開始就決定,絕對不要做成《熔爐》。」
「惡是我們會憤怒、討厭,但最難是善惡不明的時候」
她聊起劉冠廷飾演的大軍老師,奮力想拯救學生,面對學生近乎已將「遊戲」視作一種日常的局面,卻越來越困頓無力。她說《無聲》當然可以像《熔爐》那樣,拍成一個正義老師跟體制對抗,最後勝利或挫敗的模式,但她決定把目光鎖定在學生身上,「我想把他們內在那些輾轉、無能為力的東西稍微告訴觀眾。」
「我覺得我們不是一枝批判人的筆,我想把答案留給觀眾思考。」她談起劇中所謂大人,面對學生之間的僵局都無能為力,當然也有視而不見、想要息事寧人的角色,但柯貞年則決定把他們當成背景,「雖然有時候會看到他們的臉孔,但整個形像是模糊的,你看不到他們真正的想法;我覺得世界上一定存在這樣的人,但這不是這個故事要討論的,他們可能就是這是世界上的惡,惡是我們會去憤怒、討厭,但最難是不知道善惡的時候,我喜歡這種辯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