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以中國為重要成員而且一定程度化解西方壓力的上海合作組織、金磚五國集團對於中國在全球的地位和影響力非常重要,但是中印軍事衝突將動搖這兩個組織甚至解體,這確實不利於中國的國際形勢。
四是戰爭一旦發生,中國將會在國際上陷入孤立。這並不是因為中國"失道孤助",而是國際環境使然。在西方眼裡,印度是和他們一樣的民主國家,自然要站在印度一邊。而且中國的崛起正在撼動西方對世界的統治,被視為對他們的威脅。
我們不妨對照一下1962年的戰爭,儘管今天的西方也承認當時是印度在挑釁(馬克斯維爾任倫敦《泰晤士報》駐南亞記者期間報導了戰爭,其專著《印度對華戰爭》指出戰爭實際上由印度挑起。該書被認為是研究中印戰爭的權威史學著作),但戰爭爆發後,公開表示支持中國的僅有北越、北韓、緬甸、巴基斯坦、阿爾及利亞、幾內亞和加納等7個國家。而反對中國,同情和支持印度的國家至少有75個。美蘇兩大強權在當時意外地同時支持印度,並向印度提供武器、物資援助及國際輿論的支援,美國甚至當時曾警告若中國再不停火則會派遣軍隊支援印度。所以說所謂的國際輿論也是緊隨國家利益的,而不是客觀事實。
從印度的角度講,一是採用西方民主制度的國家往往無法有效控制民粹主義。它一方面要面對新聞自由名義下對極端民族主義的宣揚和被煽動起來的高漲民意,另一方面它也要面對反對黨借機發難。假如它要退讓,就會被反對黨攻擊為軟弱,並會利用這一點去贏得選舉。雖然印度面對這樣巨大的外部挑戰,但這種民主制度導致了國內各方力量不可能團結一致,也不可能從國家真正的利益出發。否則1962年的慘敗就不可能發生。所以說西方鼓吹的民主國家不會發生戰爭的論調與事實並不符。
另外,由於長期歪曲的教育灌輸,所有接受過教育的印度人,都接受了"中國佔領印度領土"的虛假觀念。這種國內氛圍使邊界爭端很容易發展為危機。
二是印度認為時間不在自己這一邊。目前中印兩國的實力進一步拉大,中國越來越接近完成現代化的目標。真到了哪一天,印度將毫無和中國討價還價的能力。雖然海內外的自由派學者包括印度學者本身都非常主觀、樂觀的認為印度已經完成最困難的制度轉型,而中國早晚會因為制度問題而垮掉。但這種論調顯然沒有辦法影響到印度的政治精英(也包括日本、南海爭端諸國),他們以行動證明了中國的現代化成功是必然的,他們要趕在這一天成為現實之前向中國挑釁,以盡可能換取更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