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邏輯強調的是效益考量,著眼於資源的有效運用;政治邏輯則首先是敵我區分的問題,再來才是涉及於此的資源分配策略。有論者言及政府現階段所推動的新南向政策,無異於是兩岸關係冰凍下的下策,又論及努力推動一年的新南向政策,根本無法有效降低我國對中國的貿易依賴,且對東南亞國家的貿易占比亦無提升,直言蔡英文政府是因為有「反依賴中國的迷思」,才以新南向作為政治口號,這樣的政策效果還不如馬英九全面與中國大陸市場友好。
此番論述真是完全誤解了新南向政策的核心,首先新南向政策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非單純是經貿轉移的問題。在當下的國際情勢當中,選擇與中國整合一起打天下,便是認同中國蠻橫的天朝體系觀,並威脅周遭國家的安全,以習為核心的民族復興戰略,正在急速壓縮周邊國家的生存空間,例如中國就掐著印度東北的咽喉不放,並持續投射軍力到南中國海,而這些國家剛好都是我國極力爭取的新南向目標國。選擇與新南向國家友好發展關係,當然就符合國際政治當中最基本的原則,亦即多交朋友少樹敵,在面對這個問題上兩岸有非常不同的作法。
再者,論者提出數據,質疑蔡政府任內與中國的貿易依存度並未出現明顯的下降,用來證明蔡政府的南向轉移政策失敗,但卻又話鋒一轉,直指蔡英文有反依賴中國的迷思,試問若兩岸貿易依存度仍能維持馬政府的水準,蔡政府又何來反中國市場之虞?若真按此邏輯蔡政府真的是怎樣做都不對!此種自打嘴巴的論述邏輯真的讓人懷疑是為反而反。而這樣的數據更是證明,從比較利益的角度來看,台灣往新南向發展,並不會影響兩岸之間的經貿往來,反而更能促進台灣的產業升級與轉型。
事實上,智庫研究各有立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只批判他人陷入迷思,而看不見自己的盲點,才是最大的問題。國共搭建兩岸經貿平台已經十多年,其結果顯而易見,台灣人民已然唾棄此種以經促統的統戰策略,訴求兩岸經貿整合的政治修辭,目的若是謀取政治利益,其結果將會十分不堪。
不論黨派立場同異,最重要的是把決定權交給台灣人民,是要選擇大國崛起的實力原則,或是創造共享價值和平發展,不只依賴決策者的判斷,亦有賴人民的智慧。
*作者為政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