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學運領袖陳為廷22日在臉書敘述自己的故事,也為捷運殺人事件受害人家屬之一的解青雲妻子的表白,感到震撼與感動。他表示,真正的社會安全,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控制與排除。而是仰賴我們的集體的社會檢討,所建立起來的社會信任。
解青雲妻子在傷痛中受訪,淚水不斷,但強調會堅強的撫養兩個孩子,同時,她不會怪鄭捷的父母,希望每個家庭都更關心子女和周遭的人,將來她會告訴孩子,「爸爸的遭遇,是正面的影響了整個社會。」她更希望,這次事件不要再引起更多負面的事,「這種事,一次就夠。」這樣她丈夫的犧牲才值得。
陳為廷說,從小媽媽就告訴他,爸爸是在他出生前三個月車禍過世的,直到大三那年,因為老家要出租,他回家整理的時候,才發現櫥櫃深處的紅色小鐵盒
,裡頭是一張「殺人罪」的判決書,原告是媽媽,被害人是爸爸。原來當年因為一起停車糾紛,檳榔攤老闆和叔叔起了爭執,爸爸前往助陣,結果被檳榔攤地圖當場刺死。那個老闆後來被判了十幾年的徒刑,民事上,雙方達成和解,被告必須每個月支付五千塊,給我媽、和我她肚子裡的我,直到我成人。
陳為廷沒有追問,為什麼媽媽沒告訴他這個真相,而他也反覆問自己;此刻的感覺是什麼?陳為廷說,在知道真相前的幾年,透過課堂與朋友間的討論,他已經對死刑形成一套大致的看法,他主張廢除死刑,理由不脫廢死盟的立論,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理由:設法共同承擔,而不是只想著將犯罪者排除,我們才可能有個更健康的社會。
陳為廷表示:我們必須認知到,犯罪者往往並非媒體所渲染的那樣,是一個「不正常」的人,事實上,他們更常像是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活在同一個體制下,分擔或大或小的共同壓力。理解它、改善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但死刑的存在、更多的社會控制,卻讓這個社會慣於以為「排除」才是解方,而忽視更廣泛的檢討。(想想在過去這些關於死刑犯的激情討論後,哪一次,我們曾經好好檢討過案件背後的成因?)更高的刑罰、更嚴密的網路控制、更多的警力部署,或許可以暫時遏止「鄭捷粉絲團」的設置浪潮。但你無法遏止那些點讚的人心中的跟隨慾望。他們心中在想什麼?為什麼這樣想?需要我們更多的理解與討論。
陳為廷說,他在老家裡拿著那張判決書,想的就是那個經典反問,「如果你是被害者家屬,你還會這樣想嗎?」兩年過去,他想得愈來愈清楚的是:「我心中並沒有恨、也不想要他死,對於過去這些年建立起來對廢死的立場,我並沒有太大的改變。」而他也持續在想:為何媽媽選擇不告訴我這件事情?獨自扛著秘密的那十三年,她又是怎麼走過來?
直到看到有關解青雲妻子的報導,陳為廷說,他想起過去母親在世的十三年來,母親從沒有要他去恨、去報復,他只能說無限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