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禾淋導讀:從「藝域漫遊」開始的臺灣美術史再書寫

2020-11-22 05:10

? 人氣

《百年爛漫:漫畫與臺灣美術的相遇》的〈順天美術館〉篇中,透過李梅樹不賣畫的堅持與固執,點出藝術品雖有價,但創作者不應該只追求那個資本的結構。圖為畫家李梅樹作品〈寧靜的村落〉。(取自Wikimedia Commons)

《百年爛漫:漫畫與臺灣美術的相遇》的〈順天美術館〉篇中,透過李梅樹不賣畫的堅持與固執,點出藝術品雖有價,但創作者不應該只追求那個資本的結構。圖為畫家李梅樹作品〈寧靜的村落〉。(取自Wikimedia Commons)

為何臺灣美術史要漫畫化?這個提問可以追溯到國中小的美術教育。過去因為教材的因素,國中小的美術教育內容偏重歐陸的西洋美術史,對臺灣本土的美術史較無太多著墨,由此可知教育的源頭在於「教材普及」的必要;欲達到普及的目的,又必須具有有多元性,因此「漫畫化」臺灣美術史教育來說是勢在必行的一個選項。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有鑑於此,本計畫以漫畫的形式介紹國美館的館藏,以及這些的名畫館藏影響臺灣美術史的重大意義,並善用漫畫的可親近性,引領讀者輕鬆自在地鑑賞國寶。「藝域漫遊」將藝術領域的廣度呈現出來,讓漫畫成為一種媒介,進行遊戲般的書寫與組合;在歷史研究的精確度上,提供漫畫家可以天馬行空的「空間」,並透過漫畫家與館藏研究員的會面討論,共同開啟館藏作品更豐富的敘事可能性。

歷史文本在傳播的廣度上有一定的侷限,在資訊爆炸的年代,人們習於大量聲光的刺激,史料的文本若沒有一定的彈性,便很難進入一般大眾的記憶裡,也無法對其文本產生共鳴。若能透過史料故事化,譬如七分真實三分虛構,便可讓讀者回味與印象深刻的敘事,這也是此計畫最重要的核心精神。

因此,在典藏品選件與故事組成方面,本書特別挑選林之助、林玉山、順天美術館三個文本,分別對應於藝術教育、藝術修復、藝術價值,清楚地盤點藝術環境的重要命題,再進行其故事的重新編寫,漫畫家成了另一個創作者,重新創造一個關於這些畫作的故事,漫畫因而成為讀者與畫作之間的橋梁,讀者也可藉此打破史料閱讀上的艱澀。

漫畫與美術史再取樣

漫畫的起源也是美術史的一環,當人類習慣用文字刻印腦海中栩栩如生的畫面時,圖像畫或連環圖在古文明社會便具有重要歷史記錄的功能。然而,隨著歷史的演變,漫畫成為通俗文化之一,與繪畫的神聖化區隔開來,而成為精緻藝術,是教會或貴族才有資格擁有的藝術品,而且所繪之物多半與宗教有關,以致漫畫與繪畫無法產生交集。

直到大眾媒體盛行,漫畫成為強勢的傳播媒介,加上網路文化的興起,漫畫因此成為新的藝術形式,為藝術領域所接受。透過漫畫對美術史的再取樣,可視為對原作繪畫的「致敬」,也可見到漫畫家對原作繪畫的閱讀與熱愛,這可讓讀者在閱讀漫畫時對漫畫產生共鳴,進而透過漫畫對原作產生感動。

在面對無文無字的畫紙,若沒有背景故事的加持,要憑空想像出電影般的情節幾乎是不可能的。賞畫時,一般大眾總是對眼前這些沉默、富含意義的藝術品充滿猜想,但多半情況是這些疑惑若未當下得解,往往會如同過眼雲煙,逐漸淡忘。然而,透過漫畫對畫作的時空背景與意義再次進行詮釋,可以讓人更深刻地瞭解畫中的意涵。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