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正豪觀點:縮短原漢差異不在同化,而在政府人才甄補機制

2017-08-21 07:00

? 人氣

原住民歌手那布、巴奈、島國前進發起人林飛帆、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系教授施正鋒於凱道召開「總統道歉週年演說回應記者會」。(顏麟宇攝)

原住民歌手那布、巴奈、島國前進發起人林飛帆、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系教授施正鋒於凱道召開「總統道歉週年演說回應記者會」。(顏麟宇攝)

幾十年來,中華民國政府推動諸多政策,想要「改善」原住民經濟弱勢情形,具體行動是基於「同化」概念的「山地平地化」政策,以及接續的「山地行政改進方案」。這些山地/原住民發展政策,大多假設原住民的經濟弱勢肇因於「與漢人的差異」,所以只要將原住民同化成漢人,那經濟差異就會自然消失,原住民和漢人只有血統的不同,而在其他方面有齊頭式平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既然政府抱持「同化」的想法,很自然地將漢人社會習見的資本主義價值帶進原住民社會,在國家權力的影響下,「迫使」原住民進入一個與其傳統文化價值迥異的社會當中,可以想見這會給原住民帶來多大的衝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土地國有化」的問題。

原住民不是沒有私有土地的概念,但對於取用生活所需資源的林野河流,沒人會認為那是「個人所有」,而是部落傳統領域。所以過往只要是屬於這個部落的族人,可以依其需求,自由採集利用林野物產。但當「國有化」後,山林依然是原來的山林,卻被劃設無形的界線,以國家權力禁止原住民依循既有生活方式進行經濟活動。如是使得原住民陷入兩難,繼續舊日經濟模式,動輒「違法」成為罪犯;但要適應快速變動的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卻又面臨教育程度不足和資本不足的困境,輔以貨幣經濟主導整個社會,原住民在就業上的弱勢讓貨幣賺取成為困難的事,自然就與漢人的經濟情況相比,日趨艱困,差異日益擴大。

20170809-總統蔡英文9日出席「Alian 96.3原住民族廣播電臺」開台記者會,並進入錄音室為電台發出第一聲。(顏麟宇攝)
總統蔡英文9日出席「Alian 96.3原住民族廣播電臺」開台記者會,並進入錄音室為電台發出第一聲。(顏麟宇攝)

抱持同化想法的政府,「出於善意」開始提供教育和生活方面的眾多直接補助,但這種文化差異所造成的經濟落差,哪裡是零星現金補助能夠彌補的。重點還是在於部落欠缺就業機會,而山地農業根本無助於改善原住民生活。前者迫使族人離鄉背井到都市尋求工作機會,後者則根本是笑話,台灣連平地農業都搞得亂七八糟,遑論山地。

幾十年過去,看似整體生活水準有所提升,但實際上原漢經濟鴻溝更形擴大。政府其實從來沒有正視過如何改善原住民經濟的問題,或者更精確地說,是根本不知道問題到底在哪裡?所以回應的方式就是不斷地加大補助經費的投入,安撫原住民族,也就是習稱的「福利殖民主義」。

這個現象激怒原住民,原住民運動最早的訴求就是「還我土地」,隱含意義是「土地歸還給原住民,讓原住民能夠擁有生產資料,就能夠改善經濟發展落差」。這個浪漫想法在原住民社會當中非常流行,族人朋友把經濟弱勢歸咎於土地被剝奪,只要改變這點,似乎美好未來就在眼前。但是,就算今天真的將傳統領域都「歸還」給原住民族,難道說原住民就可以重拾傳統經濟模式而脫離資本主義貨幣經濟市場的影響嗎?顯然不能,這是現實。縱使將山林河川「租賃」給國家,取得租金以補償原住民族,如果還是用福利殖民的方式發放直接補助給族人,問題仍然無法解決。因為部落還是沒有工作機會,族人仍受另一種形式的豢養制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