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敦義日前在國民黨全代會上正式接任黨主席,提出了「讓人民更幸福、讓台灣更美麗」的宣示與訴求,同時也提出了黨務的九大運作方向,希望在民進黨執政民調下滑之際,推動黨政革新並扮演好在野黨監督角色,期待在2018年的選戰產生止跌回升的效應。
從一個青年世代與網路經營者的角度出發,我發現吳敦義調子拉得很高,但真正能落實多少則有待觀察。
直白地說,國民黨所謂的反省,其實是把重點放在對民進黨執政的檢討與拼判,而非真誠坦率面對自己存在的問題。只用「最嚴重的挫敗」、「包括我在內的本黨從政同志都有責任」、「沒讓人民繼續信任,努力不夠、政策說明也不足」這樣抽象的說法模糊帶過,讓人不解的是「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完全沒有說明甚至不想面對,最後給人的感受就是:「民進黨固然執政不佳,然而國民黨也拿不出什麼辦法」。
此外,吳敦義與副主席曾永權都提到要重視青年問題,所以提出了恢復設立知青黨部、成立藍天志工團、青年公共事務服務隊..等規劃,好像有了這些組織制度,國民黨就可以把失去的一個時代重新找回來。問題在於這些一廂情願的設想,似乎都建立在「青年從政」的假設上;換言之,如果不認同國民黨或是對政治無感的社青或是「厭世代」是否就被排除在外,這意味所謂青年議題的性質很政治化或只是選票考量,導致青年朋友所關注的就業、低薪、住房、分配、生育等現實問題或是公民社會與轉型正義的問題不再青年事務的規劃清單中。這種心態又如何換回青年世代的認同與支持呢?
同樣的狀況更生在所謂「支持社會運動」的立場與態度上。國民黨雖然宣示「支援社會運動,支持所有為反抗不公不義而努力的團體」,但從實際的態度來看,「公平正義」的標準是國民黨自己來界定,直白來說只要對自身利益或是民進黨執政基礎有所衝擊,那麼就是國民黨的立場與底線。政治掛帥的結果就是與公民團體的訴求完全背道而馳,一方面國民黨不願意承認過去自己建立的制度就是不公平的來源,基於自身的既得利益甚至抗拒這些改革的訴求。這可從在一例一休的反覆、同志平權的全盤反對以及提不出自己年金改革版本的態度中找到答案。
於是乎,「原來國民黨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整個社會的改革與台灣的發展,特別是年輕人的未來」這個形象根深蒂固烙印在多數人心中,很難想像有什麼青年人想幫國民黨辯護;即使有,也是因為他們看不慣或太討厭民進黨罷了,也沒有什麼論述與邏輯可言。
在此背景下,國民黨雖然強調要重視新媒體與培養自己的網軍,但這其實是個「頭痛醫腳」的作法。就算國民黨有再先進的網路科技或是酷炫技術,在欠缺反省意,導致得不青年世代與公民團體的支持的窘境下,文宣產出很難引起共鳴;所謂的網軍只是招搖撞騙的江湖術士或是編制內小編罷了,吳敦義的臉書粉絲專頁就是典型國王新衣的騙局,試想何以一個擁有近三十萬粉絲的平台,每一則發文卻只有一兩百人按讚?全世界都知道的秘密,只有吳敦義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甚至連問題是什麼都搞不清楚。說穿了,國民黨只是把新媒體或是網軍當作敗選的藉口,根本不願意去深刻反省背後深層的原因。
*作者為網路經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