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富心態、炫耀性消費背後是物價飛漲、買不起房的虛無未來《中產悲歌》書摘(3)

2020-12-05 04:30

? 人氣

財產價值不穩定的一個副作用,是炫耀性消費的重新抬頭。消費和所有權通常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大多數人只能藉由儲蓄或是犧牲當下的揮霍,來支付房屋、養老金或文憑等昂貴的資產,因此,購買華麗或炫耀性質物品以從人群中脫穎而出的做法,通常不被認為是中產階級的行為,反倒經常與低收入群體中相對成功的成員聯繫在一起。有人解釋說,那些財富不多的人更需要透過物質來表示自己的相對成功。但是,一旦不確定性也滲透到自我認同為中產階級之族群的生活中,情況也隨之改變。瑞秋.海曼(Rachel Heiman)在關於美國郊區居民的人種學研究中,發現他們會將自己的不安全感,轉化為高調展示豪華休旅車、高端運動裝備、更大的住房和引人注目的建築裝飾品等舉動。他們所獲取的成功的脆弱性,引發他們在外表上競相擺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汽車 中產階級 賓士(ArtisticOperations@pixabay)
他們會將自己的不安全感,轉化為高調展示豪華休旅車、高端運動裝備、更大的住房和引人注目的建築裝飾品等舉動。(示意圖,ArtisticOperations@pixabay)

如今,財產再度集中在少數人手裡,也比工作更加有利可圖,但與十九世紀相比,它卻是波動、易變的。除非善加管理並進行再投資,否則成堆的鈔票很可能會從你眼前消失。

對所有權不平等的擔憂有時會轉為對富裕菁英的反感,但只專注於抗議和改革財富分配,卻不在乎改變生產和再生產條件,因此能取得的成果有限。對於我們當中那些花較多時間在擘劃未來和照顧所愛的人,而非志在改造社會的人來說,對於不平等及其影響的高度覺察,促使我們一心一意繼續投資財產以求在經濟上可以應付裕如(即使我們的努力適得其反也在所不惜);或是社會投資意在提升我們共同財產的價值,即使它所製造的人際連結是工具性的、脆弱的也一樣;又或是追求租金(能讓我們相較於他人的優勢存續下去,並且防止我們的衰敗);即使這加劇了我們在追求這些東西時的競爭壓力,即使這些東西無論如何都沒有給我們帶來多少安全感。

如今,金融市場決定我們完全或部分擁有之一切東西的價格,其方式遠不如以前直觀。銀行以房屋抵押貸款的形式,將我們的房產分解成小塊,再將其作為切割的投資產品打包銷售。保險公司、養老基金、互助基金和私募股權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匯集了我們的存款並投資於這些產品和其他企業,將我們與他們雙方的利益綁在一起,產生了鞏固金融主導地位的巨量投資。我們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財產擁有者,因為我們是透過投資組合(包括公司股份和「捆綁收益」[bundled revenues]),或是間接透過抵押的房屋和投資的儲蓄,變成了整個經濟利益或風險的共享者或共擔者。身為不怎麼出色的所有權人,我們的財富只能仰仗企業利潤,或是較高的帳戶存款利率等事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