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之後,英國如何「與龍相處」?BBC記者深入反思英中關係

2020-11-22 10:00

? 人氣

那麼與中國打交道是不是要照搬他們的方法,顯得毫無靈活變通的餘地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傑爾森的回答是:「有時候是這樣。肯定是要學習他們的方法,理解之後盡可能地加以利用。」

中英就香港問題談判時,鮑威爾的兄弟喬納森.鮑威爾(Jonathan Powell)是英國外交部負責談判的一名官員。他後來成為布萊爾首相的幕僚長。他對香港主權移交有一個完全不同的結論。

「柴契爾夫人深信,香港就像是個會下金蛋的鵝,中國人很想要,所以絶對不會放棄這只金鵝,不會做任何有損香港的事情。所以她覺得我們在談判中是佔上風的。她花了很長時間才明白,在中國方面看來,我們就像是老鼠背上的跳蚤一樣微不足道,他們對我們怎麼想的毫無興趣。他們早就決定,這個歷史遺留的錯誤必須改正過來,一定得改。

坦白來說,我們的籌碼很小。如果他們不得不犧牲香港,那就犧牲好了。」

人權與貿易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的第二年,中國總理朱鎔基與英國首相布萊爾互訪,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建立中英全面伙伴關係。此後的20多年,英國與中國的關係日益緊密,每一任英國首相都曾訪問中國,每一任中國國家主席都曾到英國國事訪問。

布萊爾回憶當年說:「儘管發生了天安門廣場事件,外界還是認為,(中國)伴隨經濟發展和開放將會有政治上的開放。這種開放不一定是西方的民主,但是可以是政體上更大的開放。坦白說,外界大部分人直到幾年前基本都相信這一點。這應該是當時都普遍認同的。中國各方面都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應該會有經濟與政治的契合。」

布萊爾政府與中國建立伙伴關係的過程中,人權成為一個經常被提起的問題。

布萊爾說,「人權的確總是難題,不是說你感覺不到重要性,不夠重要所以不提,而是你總提。我們有時在會談時提起這些問題,坦白說,用很敷衍的方式談起。隨著我跟中國領導人越來越熟悉,我在任期內最後一次跟中國領導層的對話,就是圍繞人權問題的坦率對話。」

2005年,訪問北京的英國首相布萊爾踢球。
PA Media 2005年,訪問北京的英國首相布萊爾踢球,為中英文化交流活動助興。

中國政府當時和現在都堅持認為,如何對待本國人民是內政。任何想跟中國打交道的英國首相,無論是想擴大貿易還是爭取投資,都必須計算好在多大程度上與中國當局對抗。而中國當局養成了要求外國表示尊重的習慣,不尊者者會受到懲罰。

弗萊徹(Tom Fletcher)曾經擔任布萊爾的外交事務顧問,後來也是布朗首相和卡麥隆首相的外交顧問。他回憶說:「會議快結束時總像在玩一場危險的遊戲,我們都知道必須再提出一個有關人權的議題,而中國方面則開始越來越慢,翻譯也需要更多時間完成,因為他們也在看著會議結束的時間,這樣才可以在會後對內外媒體說,人權問題根本沒談。所以在任何會談中就像有個鐘在嘀嗒響,我坐在首相旁邊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道他有沒有時間提到我們認凖的那個人權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