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歐盟之間的關係《用地圖看懂歐洲經濟》書摘(1)

2020-12-11 04:40

? 人氣

除了幾個老牌西歐國家之外,因為東歐國家的經濟逐步開放,許多電子及工具機廠因為區位因素,選擇在捷克、匈牙利、波蘭等地設廠。圖為捷克泰爾奇市。(lienyuan lee@wikipediacommon/CC BY 3.0)

除了幾個老牌西歐國家之外,因為東歐國家的經濟逐步開放,許多電子及工具機廠因為區位因素,選擇在捷克、匈牙利、波蘭等地設廠。圖為捷克泰爾奇市。(lienyuan lee@wikipediacommon/CC BY 3.0)

在台灣,只要聊天提到歐洲,很難不跟觀光旅遊搭上話題,特別是蜜月旅行,歐洲幾乎是每個新家庭的首選。台灣人很愛去歐洲,但其實歐洲企業也是很愛台灣!從二○一四年起,台灣與歐盟之間的貿易往來越趨頻繁,從原本第二十五大貿易夥伴躍至二○一九年的第十四大貿易夥伴國家,歐盟則一直是台灣第四大貿易夥伴,雙方二○一九年貿易金額達到六三○億美元,台灣享有一四○億的貿易順差,是台灣第三大順差來源地,其中德國、荷蘭、英國這三地就占了台歐出口的五○%以上,可說是台灣堅固的貿易夥伴。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出口到歐盟的產品一樣以電子零組件及產品為主,除了積體電路之外,伺服器相關成品是近年最重要的出口產品。其實不只零組件,早期台灣品牌Acer及ASUS,曾經盤據歐洲筆電占有率的第二和四名,相當不容易,HTC也曾是歐洲智慧型手機的霸主,近幾年則是電競產品竄起,像微星電腦在歐洲和北美都是第一名的市占率,台灣在多數歐洲人心中幾乎和電子產品畫上等號。

除了幾個老牌西歐國家之外,因為東歐國家的經濟逐步開放,許多電子及工具機廠因為區位因素,選擇在捷克、匈牙利、波蘭等地設廠,台灣大型面板廠都偶在捷克和波蘭當地布局,例如友達、群創等,近五年有更多廠商瞄準捷克積極擴大布局,像鴻海在二○一九年剛簽訂三○億台幣合約擴建其捷克廠,國內工具機大廠也是積極投入東歐市場,特別是打入其航空和汽車材料的供應鏈。整體來說,東歐近五年逐步成為台灣進軍歐洲最重要的戰略踏板,不僅補足了台歐地裡遙遠問題,因為其人力素質和價格相當優秀,相信未來台灣會有更多廠商向歐洲前進。

國際時尚之都義大利,已成為精品的代名詞。(圖/Moyan Brenn@Flickr)
歐洲進口台灣的東西則是玲瑯滿目,包含一般消費者最愛的精品時裝。(Moyan Brenn@Flickr)

歐洲進口台灣的東西則是玲瑯滿目,除了一般消費者最愛的精品時裝等等,從金額來看大致可分為兩大類:最大宗的就是家家戶戶最熟悉的汽機車等交通工具類,包括引擎、車等等相關組件,平均一年約有九○億美金的進口;其次則是台灣電子廠商所需要的精密儀器,像台積電在二○一九年就編列了一○○億美元預算要分批購買荷蘭廠商的儀器,完全不輸汽機車等產品進口金額。總體來看比較枯燥,如果以個別歐盟國家來看的話,其實又很不一樣,台灣出口到歐洲各國的結構較為類似,但從歐洲各國進口的項目很多元,像法國的化妝品及烈酒就是出口台灣主要產品之一;台灣和西班牙之間的貿易多是鋼鐵產品居多,不過西班牙豬肉和橄欖油已經成為台灣第三大供應國;其他像是德國、英國、瑞典,都有其他不同且有趣的項目。

不僅僅是緊密的貿易,歐盟也是台灣近三年第一大外資直接投資來源地,約占台灣每年外資投資的三一%將近四○億美元,其中荷蘭分量最大且最重,二○一八年就投資三五億美元,二○一九年也有二三億美元。引起歐盟投資除了電子業的成就之外,二○一六年民進黨政府上台之後,宣布朝向非核家園前進,這更帶動歐盟嗅到參與能源改造的商機,例如法國的鐵路公司、西、荷、丹麥等風力廠商、德國各種再生能源廠商等等,都正在排隊進入台灣市場,當然,台灣也很積極地以歐盟先進國家和指標為未來國家發展的藍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