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端還蔓延到其他領域,兩國都警告本國公民警惕前往對方國家。中國表示,由於因新冠疫情引發的種族主義事件,提醒學生和遊客不要前往澳大利亞。
中國還在9月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拘留了澳大利亞華裔、中國環球電視網主播成蕾。隨後,最後兩名在華澳大利亞記者在外交人員的建議下緊急回國。
澳大利亞人對中國的整體看法也出現了明顯的惡化。在2020年皮尤全球態度調查中,81%的澳大利亞受訪者對中國持負面看法,高於2019年的57%,以及2017年的32%。
每當受到中國懲罰或威脅,澳大利亞國內要求對中國採取更強硬政策的呼聲就越來越高。
莫里森政府不時用強硬的措辭回應中國的挑釁,兩國關係出現螺旋式下降的惡化趨勢。
莫里森公開批評中國對香港實施《國安法》,並暫停了與香港之間的引渡協議。此外,坎培拉還積極與該地區其他大國,尤其是印度和日本合作,並加強與美國的關係。
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最新立場和回應感到憤怒。北京認為,坎培拉在地緣政治競爭中已經徹底成為美國領頭髮起遏制中國崛起行動的「馬前卒」。
底線在哪裡?
外界紛紛揣測,中國和澳大利亞關係將惡化到何種程度,這加劇了目前的緊張情緒。
一種分析認為,澳中的經濟紐帶仍然強大,這種關係將平衡緊張的政治關係,推動兩國關係以不穩定的方式向前發展。
實際上,儘管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國,但澳中經濟有很強的的互補性。中國尚未瞄準從澳大利亞進口最多的大宗商品-鐵礦石,因為北京在這方面的選擇有限,切斷鐵礦石進口將影響中國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這對恢復受新冠病毒影響的中國經濟至關重要。
羅震表示,中國的貿易脅迫可能會適得其反,「北京的首選應該是避免長期衝突。利用貿易來懲罰澳大利亞也會傷害中國企業和家庭,同時會損害中國在全球的聲譽。」
但也有專家指出,兩國之間的爭議涉及不同的意識形態,在一個中國試圖崛起成為大國的全球化世界裡,中國將越來越咄咄逼人,迫使他國按中國規則行事。
巴伯恩斯說:「澳大利亞與中國的問題與其實際的外交政策關係不大,而是關於澳大利亞試圖遏制中國對澳大利亞政治和社會的深度滲透。」
在試圖修補雙邊關係的新嘗試中,莫里森週二在對英國智庫「政策交流」的演講中表示,澳中存在「不可否認的緊張關係」,其中許多是基於「一些誤解」。
他說:「從澳大利亞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最終結果不是遏制,而是愉快共處,尊重彼此的主權和制度。」
然而,中國似乎暗示澳大利亞做出具體行動改變。中國外交部周二表示,「我們希望澳方在對華關係問題上獨立做出客觀理性、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