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來機會多,但人生不是只有錢!」為何中國經濟勝全球,精英反而想離開?

2020-11-30 06:50

? 人氣

隨著中國「雙循環」架構更倚重國內市場,人民幣的升值將有利促進消費反彈。(美聯社)

隨著中國「雙循環」架構更倚重國內市場,人民幣的升值將有利促進消費反彈。(美聯社)

表面上,一切看起來沒什麼異樣。上海週五晚上的燒烤店裡滿是客人,這個城市的活動依然蓬勃,新聞上充滿正能量報導。但最近遇到幾個人都不約而同提到,他們在考慮離開中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首先是一名律師,他對現況感到悲觀,覺得社會倒退,且相信政治倒退終究會影響經濟倒退。倒退感的來源,和兩年多前的修憲、輿論控管、經濟「內循環」政策等有關。

習近平表態中國考慮加入CPTPP,對美國新政府形成一股競合壓力。(翻攝自China Xinhua News Twitter)
習近平表態中國考慮加入CPTPP,對美國新政府形成一股競合壓力。(翻攝自China Xinhua News Twitter)

後修憲時代輿論控制 讓精英想搬到台灣

他年輕時和妻子都是留美學生,女兒在美國出生,目前在上海唸小學。按照法律,女兒21歲時,他和太太可依親取得美國綠卡。但他最想到台灣生活,認為這裡適合華人居住。為此,他有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先花錢買個小國護照,取得該國國籍後再到台灣,「如果台灣人不會太排斥大陸人的話」。

然後是兩名不到30歲的女性。她們規劃2、3年內出國唸書,並打算從此就在國外生活和發展,主要原因還是國內各方面的管控都愈來愈嚴格。

其中,28歲的程小姐分享了她的心路歷程。大學剛畢業時,她並沒有出國讀書的念頭,在出版業工作幾年後,她自己經歷出版審查的震撼;身邊在文化圈的朋友,譬如從事電影、搖滾樂的也愈來愈「悶」,譬如脫口秀創作者也要被約談,但脫口秀的特色本來就是諷刺。

她對學術有興趣,就她所知,檯面上學術界的話語愈來愈單一。她驚訝地發現,曾經很具有批判性思考的學長發表了「戰狼式」的文章;與她私交不錯的老師坦言,現在都要特定主題的文章才容易被刊登,並鼓勵她,想念文化研究就出國。

「我就是想做學術,我很了解國內環境,逐漸覺得去國外適合我。」為了出國,中文系畢業的她已用兩三年時間邊工作邊準備英文,目前正在申請學校,家人也願意在經濟上全力支持她。

她身邊不乏想要出國的朋友,但真正付諸行動的幾乎沒有,主要是在接近30歲的年紀,大家都有一定的工作經驗累積,放棄需要勇氣,多數女性此時也會選擇結婚。

最後是一名大學教授,他認真考慮國外的教職機會,並和已經先走一步的昔日同僚保持聯繫。他認為,目前所在學校裡掌握權力的人「愈來愈左」,這不只是氛圍的問題,他上報的研究題目,只要是和民主有關的都不容易通過,譬如其他國家的地方自治經驗。

有一種觀點是「國家不幸詩家幸」,中國當前面臨的複雜情況、國內治理問題,對創作者或記錄者來說也是十分難得的觀察機會。這名教授說:「如果能只做壁上觀,那很好。問題是,你是觀察別人還是被觀察?你自己就是河流裡被裹挾的小石子。」

他們只是極小的樣本,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為「倒退」這個詞,經常出現在週遭人對目前中國社會的評論中,即使已經有國外永久居留權的外商公司員工也表明,這幾年,他對整個國家的氛圍非常失望。

2018-12-05 吳京主演、導演的電影《戰狼2》海報。(取自北京文化網站)
吳京主演、導演的電影《戰狼2》,以濃烈意識形態成為中國近年強悍對外宣傳的代名詞。(取自北京文化網站)

中國依然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地方,尤其商業應用的創新讓人目不暇給,一線城市的文化藝術活動也十分精彩。但是想認識這個國家,不能只看它「有」什麼,還要看它「從有到無」的是什麼。

那些對國家未來憂心的,大多是50歲以上、有很好職業的人,他們享受了最多的中國改革開放紅利,過著較優渥的生活,但也因為走過物質上相對貧瘠但是思想探索更為開放的1980年代,甚至曾經出國留學,他們有了比較的基礎、失落感更強。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中國官方已經提出願景,2035年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樣的「盛世」,是否注定容不下我遇到的這些朋友呢?


作者/張淑伶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