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首席核子科學家法克里薩德日前遭到暗殺,被視為是幕後兇手的以色列並未承認,《華盛頓郵報》11月30日表示,這起事件的焦點已從「誰是兇手」迅速轉移至「行兇動機」,而專家認為,殺害法克里薩德具有政治目的,即向將成為美國總統的拜登傳遞訊息:以色列對伊朗問題採取強硬態度。
以色列前副國安顧問佛瑞里奇(Chuck Freilich)直言:「一般而言,(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採取軍事行動會很謹慎,但這次不同,他不僅面對戰略目標,還帶有政治目的,他需要戲劇性的發展,凸顯他是無法被取代的國家領導人。」由於以色列疫情不斷加劇,納坦雅胡可能藉此挽救聲望。
以色列準備炸伊朗離心機
佛瑞里奇認為,以色列準備在拜登(Joe Biden)2021年1月20日就職前,啟動美國部署的「碉堡剋星」(bunker buster)炸藥攻擊伊朗離心機,「以色列準備按下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按鈕,這伴隨我們30年了,現在是解決的時候」。他表示,此計畫可能6個月前就擬定,只是現在執行會損害以色列與拜登政府的關係。
《華盛頓郵報》指出,安排暗殺小組、設置汽車炸彈、使用衛星控制的超級武器等暗殺手法,都需要數月時間策劃,一旦啟動時機到了,就算會引發緊張局勢,納坦雅胡仍會下令執行,而非讓整個任務付諸流水。以色列《國土報》(Haaretz)前情報記者梅爾曼(Yossi Melman)稱:「納坦雅胡不想與伊朗開戰。」
伊朗鷹派促哈米尼攻擊海法
梅爾曼說:「他(納坦雅胡)只是在計算風險,即伊朗揚言報復,但根本不敢發射飛彈。」對於法克里薩德(Mohsen Fakhrizadeh)被暗殺,伊朗鷹派要求政府要強硬反擊,《世界報》(Kayhan)更稱應攻擊以色列北部港口大城海法(Haifa),以造成「嚴重傷亡」。
以色列赫茲利亞跨學科中心(IDC Herzliya)伊朗裔學者賈維丹法爾(Meir Javedanfar)表示,伊朗面臨經濟制裁,加上疫情嚴重和國內局勢不定,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對是否攻擊以色列相當謹慎,「他(哈米尼)對伊朗人民可扮演強硬角色,但對國際社群就要比較小心」。
拜登看好了 反伊朗陣線準備出擊
佛瑞里奇稱,伊朗可能是在看美國的反應,「若他們(伊朗)在未來數日沒有動作,可能在拜登政府上任前都不會有所行動」。另外,以色列國防部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合作,確保在杜拜及阿布達比的數千名以色列人安全,因為他們是伊朗展開報復的可能對象。
法克里薩德遭暗殺前2天,美國國務卿龐畢歐(Mike Pompeo)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儲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會面,外傳納坦雅胡秘密出席與會,但此說法被沙烏地否認,不過已讓拜登政府要面臨更混亂的外交局勢,且該事件分別向伊朗和拜登政府傳遞訊息,即反伊朗陣營準備出擊,美國應認真看待。
「剩下的1個半月,納坦雅胡對伊朗的槓桿策略是:『若你敢反擊,就會打成一團』」,以色列國安會伊朗組前組長古贊斯基(Yoel Guzansky)向《華盛頓郵報》直言,「而在美國華府的那位(川普),你不知道他在卸任前,到底會做出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