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公僕拿機關當玩具,故宮成了宮鬥劇龍套

2020-12-03 07:20

? 人氣

故宮意外成為行政院組改的焦點爭議。(新新聞資料照)

故宮意外成為行政院組改的焦點爭議。(新新聞資料照)

解嚴迄33年,為了讓政府組織從戰時體制(動員戡亂)改造為承平體制,歷經漫漫長路,講起來就是一把辛酸淚,原本意在「精實」,結果機關疊床架屋,政府愈搞愈大,國民黨馬政府的的行政院組織改造尚未完成,已經宣告報廢;民進黨蔡政府準備另起爐灶,不顧既有法規(中央機關組織基準法及總額法),濫設新機構促轉會、黨產會、毒化局等在前;另案擬議組改在後,荒唐的是,與政治無涉的故宮,竟成了組改大戲的「龍套」,既要降級改敘,從中央二級機關改隸化部,更傳出改名爭議,而蔡英文總統竟表示,沒人問過她的意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行政院組織改造要不要問總統的意見?當然要!第一,政府組織所涉廣泛,不僅僅是行政院長事,舉例而言,民進黨既要廢考監兩院,那麼與考監兩權相關的業務要如何安頓?要不要一併考慮?涉及院際豈能由行政院獨裁?第二,行政院組織改造能讓行政院辦公室畫畫就能畢其功嗎?李登輝總統時代,是由「國家發展會議」形成政府再造的朝野共識;陳水扁總統時代,則是在總統府設置「中央政府改造委員會」;馬英九總統時代,總統親自督軍;到了機關增設最多的蔡英文時代,連問個意見都無,豈不怪哉?

故宮珍寶成為國家文化基石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是世界級的中華文物博物館,足以與世界級的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分庭抗禮,比肩並立。回首過往,故宮近一個世紀可謂身世坎坷。1925年10月10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驅逐出宮,帝王的宮殿變成了故宮博物院,普通百姓也可以到故宮裡悠閒散步。1931年,日軍進犯中國北方,故宮文物開始自北京南移到南京;1937年,日本正式發動侵華戰爭,故宮文物又開始從南京陸續遷移;二戰期間,為逃離日軍的魔掌,故宮文物輾轉遷徙於西南的重慶、四川等地。直到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於1949年初,在動盪時局下動員兵力和物力將5522箱的國寶、近70萬件文物,從南京運到台灣。

這是當時國民政府的文化高度及遠見,深切認識到這些國寶是國家文化發展及國民教育的重要基石。1965年11月12日,直屬行政院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正式對外開放。相較於「北京故宮」的收藏文物,「台北故宮」擁有珍貴的宋元古籍、有著名的《富春山居圖》、翡翠白菜、肉形石、顏真卿的《祭姪文稿》等實體文物,成為台灣在國際社會上的瑰寶。

文化部應遵守「臂距原則」

行政院積極推動組改,涉及故宮的降級改隸與更名爭議,李永得說要回歸專業討論,若從專業角度來看,可從下列幾點分析:

第一,故宮博物院改隸文化部,不只是機關的降級改敘,而是機關人員都降級改敘,比方院長本屬部長級,改隸文化部,則是部會二級單位,形同「司長」或「署長」,吳密察是政務官,改制後院長當然得換人,他可以不為自己考慮,但機關內部的士氣與素質不能不維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