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錫星觀點:緬甸政治發展進程中的民主化轉型

2020-12-10 07:00

? 人氣

如今的全國民主聯盟也差不多是一個大雜燴,是在翁山蘇姫的超常魅力和反對軍人當政的共同目標下下成立起來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大選剛結束,吵鬧聲一片:有軍人背景的「鞏發黨」要求重新選舉;有族裔政黨懷疑全國民主聯盟是緬族政黨;據thithtoolwin報12月1日報導,一些投票站教育人員被起訴,反腐敗委員會主席辭職,該委員會發言人覺索Kyaw Soe告訴RFA報社,總統今天允許反腐敗委員會主席昂季Aung Kyi自願辭職,昂季的辭職非出於政治、社會原因。昂季於2017年11月被任命為反腐敗委員會主席,儘管2021年3月底任期才屆滿,但在任期結束前辭職。在昂季擔任反腐敗委員會主席期間,丹那沙林省首席部長Daw Lay Lay Maw、仰光省首席大法官U Han Htoo和5名司法人員、32名海關官員、食品藥品管理局局長Than Htut博士也根據反腐敗法受到起訴。

緬甸不僅需要民主,更要「Federal 民主聯邦」。「民主」曾是緬甸社會對未來的期待,但就目前「贏者通吃」的選舉制度而言,少數民族很難在選舉下為自己的社群利益發聲。緬甸儘管憲法意義上是一個聯邦制國家,但缺乏落在實處的內容。

有軍人背景的「鞏發黨」再也按抑不住了,黨主席早在今年年初就發毒誓:「要是這回仍贏不了,就別再指望了」。實際上,2010年軍轉民的「鞏發黨」獲得勝利,在它執政的登盛政府5年任內期,業績可欽可點:民主化有進展;工作效率高;經濟發展快,尤其是登盛總統犧牲了中國的投資利益,叫停「密松水電項目」,取得美國的歡心,換來奧巴馬訪緬。奧巴馬政府聲稱,不費一槍一砲,就讓緬甸實現民主,並把緬甸作為東南亞國家實現民主轉型的典範。但在2015年大選中還是輸給了翁山蘇姫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

第一輪軍方轉型只持續了5年就壽終正寢,第二輪軍方轉型可能會出現在2025年。到那時,翁山蘇姫已經80歲了,而Tamadaw總司令敏昂萊年當力壯。

當前緬甸的政局很像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當前,敏昂萊的行蹤特別引人矚目。在11月27日的軍事新聞發佈會上,被thithtoolwin記者問及武裝部隊總司令敏昂萊將軍是否將于明年退休時,Tamadaw新聞部主席Zaw Htun 將軍回答道:「將按法律行事。」

三軍總司令敏昂萊(美聯社)
緬甸國防軍司令敏昂萊近日行蹤引人關注。(美聯社)

政治分析家前新聞部長Ye Htut解釋說,每個任期都有兩個法令可以遵循。他說:「第一個是由國防委員會批准的法令規定,軍事首腦有權任職到65歲。」 但是,1974年國防委員會發出另一道命令,該命令還規定,如有需要,可以每年續簽兵役。因此,前任已退休的丹瑞將軍每年都按照該委員會的命令,將任期延長到最後一刻。」

敏昂萊將以何種形式登臺?能否登臺?值得關注。

*作者為廣州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