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日前函令出版社下架未經申請發行的中國童書,遭遇「思想審查」批評,儘管此一根據《兩岸人民條例》的規定行之有年,藍綠執政時期皆曾開罰,不過,在兩岸關係與言論自由夾擊的尷尬情況下,審查制度過去並未大力執行,不僅10年來僅開罰3件,出版業界也多不知此規定。業界人士認為,在現行規定恐不合時宜的情況下,立法院應討論是否修法處理。
民進黨立委陳亭妃、台北市議員陳怡君日前召開記者會,指出台北市立圖書館預計購入童書《等爸爸回家》,該書中不僅有「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的文字,甚至配有解放軍運輸機插圖,而原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是中國官方「紅讀計畫」戰略合作單位之一,批評為中國大外宣。
文化部後續則表示,《等爸爸回家》一書因未向文化部申請許可即在台灣發行,已發函該公司依規定下架。對於文化部的做法儘管有支持聲浪,但也有反對聲音,質疑是否為思想審查。
中國圖書進入台灣規定其實存在已久,根據陸委會《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簡稱:兩岸人民條例)第37條,文化部訂有大陸許可辦法,明訂大陸地區出版、影視、廣播作品進入台灣規定,其中圖書、出版品如重製以正體中文在台灣發行,業者應於發行前,向文化部提出申請。
中國圖書登台 10年來僅有200件申請案、開罰3件
不過儘管於法有據,由於該規定已有多年未大力執行,就連出版業者也未必知悉。根據文化部統計,自2010年至今10年來,約僅有200件申請案、逾240種圖書獲許可發行,對照我國2010年來,每年皆有超過3、4萬種新書出版,可謂是冰山一角。
而在出版界普遍未送審情況下,文化部10年來下架並開罰案件也僅有3件,首件為2010年時《圖解中國地理一本通》、《圖解世界地理一本通》等書遭罰,時隔7、8年,《台聲》、《科學大眾》等雜誌才分別在2017、2018年遭處分。
此規定也非今年首度鬧出爭議,如文化部2018年舉辦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甄選時,因發現參加作品中有43冊中國出版品未依規定申請,因此發文通知此規定,卻引起出版界、在野黨強烈反彈,文化部則表示,該規定自從1993年發布後,歷年都會定期函請各出版公協會,協助向會員宣導相關法規,當時也是循例處理。
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政鴻也就業界情況指出,確實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收到文化部類似公文,公會也會轉知會員出版社,「但說老實話,宣導歸宣導,但沒有強制力」,因此大部分出版界人士其實都不太清楚這項規定。
吳政鴻也反問,「台灣目前有多少大陸進來的書,是沒審核過的?」他認為,這個問題恐怕連文化部也答不出來,台灣每年有超過3萬種出版品,市面上有幾十萬本書,從童書到科普書都有跟大陸買版權,這麼大量的書光是要怎麼查都會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