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日前進行意味著掌握「核彈頭小型化技術」的第六次核試,被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金正恩已跨越紅線,可能招來朝鮮半島的「二次韓戰」。由於中國向來是北韓最堅實的盟邦,國際社會多認為北韓擁核是「中國外交的失誤」,意味著中國沒能「控制住」北韓。不過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反駁這是國際上的誤讀,「中國跟北韓根本不是大哥與小弟的關係」。
由於中國曾經開展「抗美援朝」,協助北韓政權打贏韓戰,一般認為中國對北韓具有相當影響力。不過《環球時報》駁斥,這種「中國連串外交失誤才導致北韓脫軌」的看法,「過於誇大中國對朝鮮的影響力」。《環時》社評稱:「新中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從來就不是『大哥』與『小弟』的關係。」
《環球時報》稱,「抗美援朝結束後,中國志願軍於1958年回國,志願軍代表1994年離開板門店,至此中國在朝鮮的軍事影響力已經全部撤回」。「中朝都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是自中國改革開放起,兩國走上不同的發展模式。新的路線重塑了中國對世界的認識,中國的大門向全世界敞開,而朝鮮在美韓同盟壓力之下沈浸在了過去的格局中。1992年中國與韓國建交,令朝鮮很震動」。
《環球時報》辯解,「中國沒有能力主導半島事務」、「不可能對朝鮮提供美國對以色列那樣的庇護」、「並非朝鮮經濟的「金主」,也非其發展所需技術和機會的壟斷者」,甚至「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朝核危機第一次爆發之前,中國的力量一直比俄羅斯、英國、法國要低不少」。中國雖然確實援助北韓,但所謂「大規模援助」都是「想像出來的」,「中朝之間是一種平等關係」。
《環球時報》稱:「朝鮮擁核是整個東北亞畸形地緣政治結出的惡果,朝鮮自己和美國負有最大責任」,「在混亂的半島局勢中,沒有一方可以稱得上是贏家,朝鮮迄今蒙受了最大損失,而朝核問題對美韓來說都是『失控的』」,「美韓日要求中國承擔起解決對朝施壓促變的責任,也是對一些基本事實的罔顧。解決朝核問題必須腳踏實地,各種『快乾法』都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