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治絲益棼,小事可以無限上綱到大事,但處理過程中如果太多政治、太少人性,兩岸關係只會成為向下沉的惡性螺旋。
最近一本中國大陸出版的兒童繪本《等爸爸回家》,主要在介紹新冠肺炎的可怖,進而讓兒童了解大陸防疫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的辛苦與奉獻,教育兒童了解善良、懂得感謝、反歧視。
這個繪本因為內頁出現「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引起了部分綠營民代的抨擊,文化部立即援引官方辦法,要求不得發行。
這件事情其實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法規面。根據我方規定,這個繪本應該先向文化部申請,待審核許可後才能出版,只是法規形同具文,這些年根本沒落實;根據文化部統計,自2010年至今,僅有200件左右的申請案、逾240種圖書獲許可發行。
第二個層次是臺灣「獵巫式」、無同理心的綠色審查。這個繪本因為與疫情下的中國大陸相關,提到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卻被往中共政治宣傳解釋,絲毫無視中國武漢是全球首個大規模受到新冠病毒侵襲的都市,經過長期嚴格封城和全大陸醫療動員的努力,才逐步回歸正常,在「人溺己溺」的精神號召下,給武漢加油、給中國大陸加油其實無可厚非。
兩岸民間的正向交流,其實可以減少兩岸官方因算計而惡化的關係。
猶記2008年5月中國大陸「汶川大地震」,臺灣立即展開勸募,光是民間就捐款50億新臺幣。2016年9月,陸客團司機預謀火燒車,造成全團加導遊25人全數罹難,當時蔡英文雖然做得有限,但至少還在臉書表示,一定會保持對家屬的關懷,「臺灣人的同理心,在這個時候應該毫無保留地表現出來」。
沒想到,曾幾何時,不僅在中國大陸對臺「鷹派」勢力抬頭,連「武統」聲浪都高漲,在臺灣也是「反中」才政治正確,連幫辛苦抗疫的武漢加油打氣也是錯誤,顯然兩岸人民越來越沒有同理心,民心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兩岸政治、外交、軍事的鬥爭,是國際強權政治下的產物,誠屬中華民族的不幸。鬥爭既然已經發生,而且短期內無法結束,在人類文明益發向前的今日,兩岸動見觀瞻的政治人物更應該以人為本、以兩岸人民福祉為先,帶頭探索甚至示範如何擱置政治歧見、和平解決爭端。
這次《等爸爸回家》繪本事件,其實給兩岸政治人物敲了警鐘。所謂「風行草偃」,如果他們不思考如何帶頭拉近雙方認知的差距、民心的距離,人民將在兩岸政治外交鬥爭與軍事動作的催化之下,使兩岸關係更回不去了。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外交系副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