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臺灣經濟通往世界,出路究竟在哪裡?

2020-12-09 06:50

? 人氣

受傷害最深的是整個台灣產業經濟社會

台灣之不得其門而入,受傷害最深的是整個台灣產業經濟社會及廠商企業社群的眾多高度國際化/全球化公司機構與所有民間企業家。而主要障礙的源頭,就是蔡政府的抵死拒絕「九二共識」所肇致。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東亞RCEP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一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

RCEP談判涉及中小企業、投資、經濟技術合作、貨物和服務貿易等10多個領域,以減免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關稅、降低市場准入門檻為主。

RCEP成員國之間早期關稅減讓貨品的優先順序視東協最低收入國家的利益而定。另外,RCEP也不像CPTPP,在智慧財產權、國有企業、勞工、環境等方面制定高標準,當然實質有助於降低進出口產企業的經營成本,並大大減少絕大多數產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風險。

台灣對外投資貿易減損影響超過40%以上

RCEP協定之前的中國-東協自貿區零關稅,原本已經覆蓋了雙方90%以上的稅目產品;RCEP協定無疑更在既定降低關稅壁壘上,又邁出更大步伐,未來不排除95%更多稅目產品納入零關稅範圍,整個亞太區域經濟市場空間更大,對於外貿企業而言是一次重大政策利好。

協定的達成還有助於構建亞太區域經濟市場內的供應鏈和價值鏈,而形成所形成的一個統一自由貿易區,有助於區域內形成更具競爭力與吸引力的全球化比較優勢之產業經濟供應鏈和價值鏈,對本區域內的商品流動、技術流動、服務流動、資本流動,包括人員跨境流動都會有非常大的好處,促進極大化貿易創造效果;而區域內所有產企業更可以因此參與「原產地規則」下的經貿價值累積與創造,對促進區域內的相互貿易投資,好處非常之大,可以有效促進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成員國家的經濟活力。台灣之未能適時加入,對整體國家經濟及民間私部門產企業發展,無疑都是莫大損失,對台灣的對外投資貿易減損影響,至少超過40%以上。

台灣更失去了「從全球走進中國」莫大機遇

國際媒體幾乎普遍認為,中國之加入並主導RCEP的未來,是其全球化戰略上的一大成功,而相對地,全世界最大輸家當然就是美國;亞洲從此誕生一個足可以與美國抗衡的世界級超大經濟圈RCEP;而這個新的自由貿易區經濟圈協定,並沒有規範環保標準、工會自主性和工人權益,以及限制政府對國有企業的補貼等重大議題,可謂相當具有中國特色,也讓中國整爭取到了極大的「法制調適」及「大小政經體制調適」的彈性空間與時間。其實,關於「大小政經體制調適」及「法制調適」課題,也正是台灣爭取簽署「臺美FTA」及加入「TPP或CPTPP」的關鍵障礙;倘若台灣可以適時加入這個世界級超大經濟圈RCEP,則亦不啻讓台灣得以先馳得點,「搶先得到3分之1全球大市場」,則再奢談「從全球走進中國」的未來前瞻經國戰略,其落實體現的可能性,也必然就會大大提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