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RECP的角度看台灣產業發展

2020-12-03 05:30

? 人氣

於11月15日,位處亞洲地區的15個國家簽署了REC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其中成員包含中、日、南韓、澳洲、紐西蘭以及東協十國。(AP)

於11月15日,位處亞洲地區的15個國家簽署了REC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其中成員包含中、日、南韓、澳洲、紐西蘭以及東協十國。(AP)

於11月15日,位處亞洲地區的15個國家簽署了REC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其中成員包含中、日、南韓、澳洲、紐西蘭以及東協十國,旨在減少各國之間關稅以及非關稅壁壘,建立統一市場的貿易協定,使交易更加自由開放。此外,RECP也成為世界上最大自由貿易區,超越歐盟,涵蓋全球22億的人口以及30%的GDP。對台而言,繼無法參加2018年以日本為首的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後,這次亦未參與到RECP的簽署,讓台灣貿易關稅的壓力更加明顯,企業面臨繼續留台或外移之抉擇。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關稅競爭

當台灣無法參加RECP這類型的貿易協定,且無法進一步與他國建立FTA(自由貿易協定)時,因為面對高於他國的關稅,台灣產業相對於他國的競爭力將會降低,尤其是一些傳統產業,像是紡織、鋼鐵、石化、塑膠等等,面臨的競爭壓力將比半導體、5G、醫療科技等產業大的多。在台灣企業無法享有關稅優惠的情形下,假設企業所認定的市場在RECP區域,為了開拓其市場,台商只有將生產線外移才能擁有與他國相同的優惠,台灣將有產業外移的風險。而假設產業外移的話,將可能導致台灣的失業率提高、產業空洞化,經濟趨於停滯,並形成一惡性循環。而倘若不外移生產線,對於廠商也是沉重的負擔,因為為了能與其他擁有關稅優惠的國家進行競爭,台商只能自己負擔關稅的成本,這對於毛利相對低的製造業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更遑論還有其他的難題。

2.電力問題

自2017的815大停電起,台灣人民對「缺電」這議題就更加的敏感。雖說自2019年五月起台電的備轉容量基本都在10%以上,處於供電充裕的綠燈,但觀察幾十年來的用電可發現,工業用電呈現持續上漲的趨勢。加上目前大部分的電力仍是倚靠火力發電、核四廠的停用以及再生能源發展速度不如預期等因素,對有些人而言,台灣並不能保證電力的穩定供應。對於台商來說,足夠的電是必備的,他們並不願意承擔任何停電會造成的損失。在擔心供電的情形下,可能有些廠商也會偏向外流。此外,像是台積電,其耗電量更是驚人,近五年每年平均年增長率12.5%,在五奈米、七奈米的製程下,2019年台積電全球能源消耗量為143.3億度,而單單三奈米新廠的耗電量更高達77億度,超過台南一年的民生家商業用電量,用電量接近全台灣的3%。電力確實是產業發展能否順利的一大議題。

在世界各國積極簽定FTA、參與自由貿易協定的情形下,唯有台灣政府拿出有效的政策,和他國簽訂雙方的自由貿易協定,方能讓未參與RECP的影響降至最低。

*作者為清大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