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你覺得膝蓋痛,上網搜尋解方,找到一款護具不錯,決定到門市試穿,店員介紹各款護具用法,你試穿後決定某款,並添購幾罐保健品,幾小時後,宅配到府。
這是杏一藥局對新零售的想像。而補足上述場景的最後一塊拼圖,正是它斥資14億元的自動化物流中心。
先整合線上會員資訊再導流
砸資本額逾4倍金額打造物流,為的是讓消費者可線上下單、門市取貨,或是門市下單、宅配取貨,做到不分線上線下的OMO(虛實融合)購物。
走到這一步,身為全國最大醫材輔具通路的杏一,足足花了7年。
最早,它在2013年推網路商城,透過讓商品在線上曝光,再用折價券等方式,將線上人流導入線下門市,這階段是O2O(線上到線下)。
第二步,為了做好會員精準行銷,他們從5年前整合會員資料和消費行為,並在2018年將實體門市會員卡和Line官方帳號交叉比對,以推播更精準的廣告資訊。比如,在耗品快用完時推優惠券,或對曾購買保固產品的顧客提醒回門市保養檢修。
現在,杏一Line官方帳號好友數超過70萬,高達9成都綁定門市會員卡。因為O2O、精準行銷布局得早,也讓它營收連2年雙位數成長。
這效益在疫情期間更被凸顯,因為顧客不敢靠近醫院門市,他們透過分析會員以往的消費習慣,主動call out客戶,推宅配貨到付款。今年前3季營收不僅沒下滑,還較去年同期成長12%,預計全年營收將創歷史新高。(延伸閱讀:電商夾擊、外敵環伺…毛利偏低的藥粧業者,如何從紅海市場殺出一條血路?)
第三步,它正在做的是OMO,門市都將變成體驗中心。因為,醫材輔具為主的醫療型門市已逐漸飽和,且實體門市的專業諮詢,在電商上很難發揮。「我們醫院型門市已經200多家,(醫院)裡面一家、外面一家、後門再一家,」杏一總經理蔡德忠說。
因此,它們新增健康照護為主的社區型門市,目前已開65家,在全公司門市裡約占25%。「以前是生病才會去藥局,但現在藥局已經變生活健康中心,」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組長張慈映觀察,透過與藥師面對面互動,中間會產生很多導購商機。
因為藥師可做線上線下導購,社區型門市的商品應少量多樣,讓顧客體驗後直接在門市下單,快速到貨。這可讓顧客享有實體門市體驗的好處,也能發揮電商一站購足、宅配到家優勢。
「未來消費者購物都不帶錢了,那為什麼還要帶著貨?」杏一副總經理魏子文說,從顧客到門市選購,到商品從物流中心直接出貨,6小時就能到府。這種就近體驗、快速出貨的模式,必須仰賴有效率的自動化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