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創印度廠勞資糾紛被搶走數千支iPhone,中經院:台商要在印度建立完整供應鏈,恐怕還需十年

2020-12-16 10:19

? 人氣

徐遵慈說,今年因為印度疫情嚴峻,許多在印度的台籍管理人員紛紛返台,可能造成無法「即時溝通」之情況,可能也是緯創公司此次發生意外的原因之一。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今(15日)在立法備詢時稱,此意外僅是個案,印度州政府也已介入,不會影響到2018年台印簽訂的雙邊投資協議(BIA)執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商轉戰印度的機會及挑戰

在台灣稱為「高鐵之母」,一手打造台灣高鐵的欣陸控股董事長殷琪,過去10幾年來在印度接下許多基礎建設工程訂單,包括德里地鐵、海德拉巴高架路橋等,是最早進入印度的台商之一。

但是2018年,殷琪接受台媒《天下雜誌》訪問卻宣佈該公司退出印度。她解釋原因是,在印度投資基礎建設風險很高,除了棘手的地方貪污問題外,繁文縟節導致很多工程款沒收到,並且因為該國仲裁沒有「調節機制」,因此每一個仲裁都要上法院,費時費力。她說,每個案子動用的備用款最後都超出預算,對營造產業來說風險太高:「在印度可以生存(下去),在(其它)任何地方都可以生存,到月亮都可以。」她笑說。

但是,就台灣來說,除了傳統基礎建設之外,這幾年來,因為美中貿易戰,全球供應鏈開始轉移,許多與美國科技有關的代工廠,也開始搬離中國。台灣電子廠除了遷移回台灣之外,也在深耕數十年的東南亞,特別是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地擴大投資,印度則是新興市場。

根據台灣官方資料,目前台灣投資印度金額達15億美元,並有105家台商。

Employees work on the assembly line at Hon Hai Group's Foxconn plant in Shenzhen, China, on Wednesday, May 26, 2010.
出自台灣的富士康在中國大陸創造了大量就業,最近在印度建廠。

徐遵慈分析,近年來,印度莫迪政府推出「在印度製造」(Made in India)政策,並在2019年宣佈退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議」(RCEP),轉而在中美貿易戰下,積極參與推動該國電子及信息產業的發展。同時,印度與出口許多高科技電子產品的台灣加速合作,台灣也開始將印度當成重要的貿易伙伴。

2018年,台灣與印度簽訂雙邊投資協議(BIA)。

根據質料,不只是郭台銘旗下的鴻海、台達電、緯創、英業達等台灣電子大廠陸續在印度擴廠或新增投資, 其他台商如紡織業、制鞋廠、輪胎廠商都在印度建廠。

不過,長期研究東協國家發展的徐遵慈強調, 印度各州的法規、文化差異極大,基礎建設不足,支持性產業尚未建立,加上投資以及勞動法規繁瑣,常造成台商在證照申請、購地、稅務以及僱用勞工等遇到很多麻煩:「與投資數十年的中國大陸或東南亞國家相比,印度的台灣投資都才剛起步, 重點還需要印度政府積極協助外資。」她補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