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宏輝觀點:戒急忍不忍?台積電聯電命運大不同

2020-12-19 07:00

? 人氣

台積電張忠謀遵循政府政策成就「護國神山」。(蔡親傑攝)

台積電張忠謀遵循政府政策成就「護國神山」。(蔡親傑攝)

新竹科學園區歡慶四十週年,這是新竹市的大日子,電子產業改變了台灣,更改變了新竹。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與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世紀破冰,首次在公開場合握手寒暄。距離兩人上次碰面已是近20年前,曹興誠平淡地說:「與張忠謀兩人之間其實並沒有心結,但過去也沒機會講到話」張忠謀則回以微笑。曾經的瑜亮情結在時間的洗刷下成為歷史上的趣聞,晶圓雙雄留待後來者將半導體的薪火傳承下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回顧台灣半導體產業史,聯電和台積電都來自1980年代的工研院電子所。最初的「積體電路示範工廠」衍生出聯電,後來的「超大型積體電路計畫」衍生出台積電。台灣舉全國之力扶植聯電和台積電,後來這兩間公司也不負眾望,創造出晶圓代工產業,成為電子產業的中流砥柱。

1990年代李登輝執政時期,竹科電子新貴正在崛起,透過股票分紅的模式,竹科人賺到一般台灣人一輩子都賺不到的巨額報酬。1990年代初期,台灣的晶圓代工產業已有一定基礎,但是還沒在世界範圍佔據統治地位,國家和企業都必須投入更大量的資本才能扶持產業發展、推動技術升級。

當時台灣的記憶體製造、半導體封測、晶圓代工都受到國際的強烈競爭,尤其是來自於相同生態區位的南韓。就在台商苦思應對之道時,改革開放的中國對台商招手,成本驟降的誘惑吸引大量台商進駐中國,不論是勞動密集的代工業或技術密集、資本密集的高科技產業都想要到中國拓展另一片天。

就在台灣充斥大膽西進的聲音時,李登輝前總統看到了資金、技術、人才逐漸流失的未來,那是台灣產業空洞化的危機。「戒急用忍」政策應運而生,針對高科技、基礎建設、大額投資,設下明確的限制,也將相關投資專案管理,在當時成功阻攔台積電與聯電前往中國的步伐。

2000年李登輝卸任總統,張忠謀領會到李登輝「戒急用忍」政策的用意,在民進黨執政期間,張忠謀和曹興誠參加由時任經濟部長林信義主持的早餐會,會中討論晶圓廠赴中國投資設廠議題,兩人在會中的意見並不相同,這也彰顯了兩家公司日後不同的命運。

2000年到2020年間,台積電多次加碼設廠,晶圓廠、封測廠遍佈竹科、中科、南科、龍潭、竹南,累積資本投資金額突破兆元台幣。2018年,民間流傳台積電不滿總統蔡英文的謠言,張忠謀更是打破以往低調的性格,公開表示支持蔡英文總統,台積電將根留台灣,會繼續在台灣投資。

20180624-聯華電子榮譽董事長曹興誠22日於Youtube發布的一段影片,再次重申其支持透過「和平方式」與中國統一的主張,並表示應由台灣人民透過「統一公投」的方式來決定。(翻攝自Youtube影片〈曹興誠 談 兩岸和平程序〉)
聯華電子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感嘆,「如果能重來,我希望我們沒有到大陸協助設廠。」(翻攝自Youtube影片〈曹興誠 談 兩岸和平程序〉)

與之相對的是,前往中國進行重大投資的聯電,聯電也因此被扯入三大錢坑泥濘,無力與台積電競爭。

首先是和艦,這是聯電第一個和中國有關的重大投資,聯電早在2001年就偷跑到中國蘇州成立和艦,後來馬政府開放8吋晶圓廠前往中國,和艦得以在2013年合法併入聯電。經歷18年的努力,花費不計其數的人力物力資源,和艦2018年總算獲利3億多台幣,與過程中花費的成本相比,根本毫無價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