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靖觀點:中華民國在台灣,偶然大過必然

2017-09-16 06:20

? 人氣

對於李宗仁與蔣中正兩人的政治實力,司徒雷登看得非常透徹,在中國內戰的混亂情況下,不讓美國捲入無端的是非當中。司徒雷登對蔣中正的疑慮,果然一語中的,2月6日國防部作戰廳廳長蔡文治,代表何應欽、顧祝同兩位,向美方傳話,拜託美方規勸蔣中正停止正在進行的愚昧災難的行為,蔣中正仍然親自指揮軍事事務,完全不顧國防部,蔣中正透過林蔚、湯恩伯、周至柔指揮軍隊,蔣中正打算放棄南京,守上海。蔣中正把南京的精銳部隊都抽調出去,讓李宗仁毫無保護,無法推動和平努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位向美方告狀的蔡文治,後來投靠美國中情局,在香港搞第三勢力,中情局希望在國共之外,另外培植勢力介入中國內政,但是蔡文治沒有政治號召力,第三勢力運動潰散,許多成員不是回到台灣,就是流亡海外。

李宗仁也在2月6日同一天告訴司徒雷登,許多與蔣中正親近的將領,也向他抱怨蔣中正持續下命令給他們,周至柔告訴他,蔣中正幾乎每天都打電話給他,告訴他空軍該做些什麼,湯恩伯也有類似的抱怨。

徐蚌會戰後的國府軍事指揮,一盤散沙,多頭馬車,沒有公職身分的蔣中正,僅以政黨領袖身分,在幕後繼續調動效忠他的軍隊,李宗仁毫無辦法干預,李宗仁希望據長江抗共軍南下,但是部隊大都被蔣中正拉去上海。整個政府也是分崩離析,行政院長孫科不理會李宗仁的指揮,自行搬遷廣州辦公,立法院與其他政府機關也都南下廣州,只剩總統府還在南京,

1949年4月共軍終於渡江,攻占南京。蔣中正搭軍艦離開浙江奉化溪口家鄉,轉往上海,自此再也沒有回過家鄉。當時政府群龍無首,戰局糜爛,守上海的湯恩伯毫無犯法,上海很快失守,被共軍一路追擊到東南沿海,一路連戰連敗的湯恩伯,直到10月的金門戰役戰勝,才能喘口氣。

1949年解放軍第35軍佔領南京總統府,圖為35軍隨軍記者鄒健東拍攝。(維基百科)
1949年解放軍第35軍佔領南京總統府,圖為35軍隨軍記者鄒健東拍攝。(維基百科)

從國史館、中研院史料看來,政府本想在廣州與共軍決戰,1949年10月廣州告急,當地軍事指揮有廣東省主席薛岳、廣州綏靖公署主任余漢謀、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閻錫山,薛余兩人只因為是粵籍,才在廣東委以重任,也是力有未逮。

中研院的劉安祺訪問錄當中,劉安祺談到當時廣州的軍事防務,左有沈發藻4兵團,中間是他的21兵團,右邊胡璉12兵團。仗還沒開打,沈發藻就已經追隨白崇禧逃入廣西。胡璉名義上雖然是歸屬薛岳指揮,卻早被陳誠找人拉走,劉兵團一人難撐大局,無力再戰,只好撤走,廣州陷共。胡璉逃出徐蚌會戰的包圍圈後,蔣中正請他組建12兵團,這支部隊算是稍有戰力,但因為胡璉與陳誠的私人關係,接受陳誠的調動,胡璉丟下廣州,去了金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