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外電報導,川普政府之代理國防部長米勒(Chris Miller)12月17日晚間下令,取消預定與拜登團隊的交接會議。據聞負責交接事務之拜登團隊高層事前並不知情,不瞭解米勒為何有此舉動,亦不確定是否經過川普授意,但拜登團隊已為此提出國家安全風險的警告。
政黨輪替是民主政治的常態,按理說身為民主制度標竿的美國,政權交接應該是在無縫接軌的狀態下進行;但問題就出在如同觀察家所說:「憤憤不平、即將離任的川普,恐怕配合意願不高,導致出現政府停擺僵局。」因此,美國本次總統交接過程不若以往順利,五角大廈暫停簡報只是最新的一例。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列舉2021年國際情勢可能面臨的十大風險,其中之一就是「川普留下的問題」,認為此將嚴重干擾拜登施政。在拜登上任前後,美國可能出現2個國安風險「空窗期」:一是就職前拜登的力有未逮;二是就職後必須收拾川普留下的爛攤子,也就是要忙著拆除川普安裝的一些「詭雷」。
川普雖敗選,但能拿下7,150萬張選票,可謂「雖敗猶榮」;而他留下的「川普主義」(Trumpism),尤其是帶有民粹色彩的部份,是拜登必須承接但又難以拆除的一枚「詭雷」。直到此刻,美國還有一些極右分子呼籲政府動用《叛亂法》(Insurrection Act),以 派兵或實施戒嚴方式,重新舉辦選舉,讓川普能夠續任。
僅管如此,多數人對美國的民主制度還是深具信心,認為明(2021)年1月20日,拜登仍將穩坐在白宮的總統座位上;但他還是必須儘快撫平選戰在美國社會留下的裂痕,因為「外交是內政的延長」,拜登對內須行有餘力,才能處理對外政策的問題。
拜登選後首次接受《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電話訪問時,提到的外交問題只有2項:一是如何重塑美中戰略;二是為何重返伊朗核協議,而這也是上述「大西洋理事會」所列,明年國際情勢可能發生的兩個重大風險。
在對中戰略方面,川普政府已在經貿、科技、人文、軍事等各領域,構建了一套「新冷戰」論述,美國國會也相繼通過了一系列「反中」法案,上述舉措都限縮了拜登未來制定中國政策時的活動空間。即使拜登政府想緩和與中共的關係,但也難以脫離中美戰略競爭的軌道,拜登只能在策略上略作調整,看不出將提出全新的中國政策。
而面對川普的「反覆不定」和拜登的「舉棋未定」,中共目前祭出的是拿手的「軟硬兩手」策略。軟的一手應是針對拜登而發,是要為他上任後的中共對美關係布局。中共瞭解,在川普四年執政下,「中國」這個概念已被徹底「污名化」,繼任者不可能在短期內改變中共在美國的大眾形象。因此,中共將對拜登保留一段「聽其言,觀其行」的摸索期。無論是中共涉美工作官員,或是相關智庫人士的發言,最近談對美關係時,都會強調「合作」和「對話」的重要性,明顯是想避免在過渡期間與美國撕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