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主張,各企業體在網路上交換資訊,一直是不會被額外收費的;因此康卡斯特及威訊向其增收費用是不公允的行為。Netflix也為此向美國聯邦通訊傳播委員會(FCC)抱怨,認為依照流量大小加收費用,會減弱公司競爭力,也對消費者及付不起這筆費用的小型企業造成傷害。
網路供應商則反指Netflix將營運成本轉嫁到自己身上,並認為佔據1/3流量的Netflix合理地應該分擔支援網路的費用。康卡斯特通訊副總裁考麗(Jennifer Khoury)便曾表示,公司認為所有網路使用者都應該負擔寬頻使用費,Netflix卻試圖推卸成本。
涉及網路中立 議題仍在討論中
目前監管單位對此議題意見分歧,雖然有些審查人員認為Netflix確實提供一種有利視聽眾的消費模式。FCC委員羅森沃賽爾(Jessica Rosenworcel)便認為,Netflix這樣的服務給予消費者更大的權力與自由,可以在想要的時間、地點觀賞想要的節目,建立一種更為個人化的網路連結。
Netflix的問題也與網路中立(net neutrality)法規相關,雖然它與接觸使用者的「最後一哩」相較之下,處在比較上游的位置。目前美國官方立場尚未定案,但專家相信,無論結果如何,都會對未來閱聽眾與媒體節目之間的關係造成影響。
Netflix及網路供應商 關係亦敵亦友
在政府做出決策前,Netflix致力教育消費者,其服務表現取決於網路供應商的穩定性。也就是說,如果影片播放不流暢,那也是電信公司的問題。6月時,部分威訊使用者在觀賞Netflix影片出現困難時,會出現「威訊網絡目前過於擁擠」這樣的錯誤訊息。威訊對此甚感不滿,並要求Netflix立刻停止這種公關操作。
多年來,Netflix與網路供應商之間的關係矛盾;Netflix既質疑其存在價值,但又必須仰賴它們提供的服務以生存。一名前Netflix主管曾比喻,這就像是「在剃刀上溜冰」,這種亦敵亦友的關係也一直是哈斯廷斯經營的一大隱憂。
2013年,Netflix花了120萬美元(約新台幣3600萬元)進行政治遊說。這個數字已是過去3年遊說花費總和的2倍以上,但比起電信公司仍屬小筆成本。如康卡斯特2013年間便花了1880萬美元(約新台幣5億6648萬元)進行政治遊說。
哈斯廷斯認為,Netflix所爭取的免費網路連結權,會裨益其他眾多企業,也包括亞馬遜與Hulu等服務供應商。他也反對康卡斯特(Comcast)併購時代華納有線電視(Time Warner Cable),要求美國監管機關阻止這樁將壟斷逾4成美國高速網路市場的併購案,認為這對網路、大眾及整個社會來說都不是好事。
如何撼動傳統電視產業 成最大挑戰
但哈斯廷斯也承認,傳統電視產業架構「非常強大」。許多人試圖撼動這個商業模式,但消費族群還是沒有縮水太多,足見消費模式十分穩定。美國電視產業勢力結構明確,資源掌握在少數大型公司手上,關鍵角色包括美國廣播公司(ABC)及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等廣播公司,以及康卡斯特這樣不斷擴張的有線電視供應商。
而夾在中間的Netflix該如何殺出一條生路,將影響未來數年間電視節目的觀看方式。人們將繼續付錢購買電信公司提供的大包頻道組合,或是轉往Netflix這樣的線上視訊串流服務?再度站在轉捩點上的Netflix與美國電視生態圈的未來,還有待消費者的證明。